新華網福州5月26日電(記者姚均芳)在閩西腹地的漳平,連綿著萬畝茶園,鬱鬱蔥蔥,茶香襲人。經過兩岸茶農十多年的辛勤培育,這裡已建成大陸最大的臺灣軟枝烏龍茶生産基地。
目前,漳平已擁有30家臺灣高山茶廠,茶園面積達3.5萬畝。隨著臺灣茶商近年在漳平投資的不斷擴大,2008年2月底,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宣佈在漳平新設立臺灣農民創業園,創業園由此升格為國家級。
13年前,來自島內“茶葉之鄉”南投縣的商人謝東慶,為尋找適合種植臺灣高山茶的地點,隨身攜帶地形圖,驅車在福建、廣東、海南等地進行了歷時一年的考察。最後他發現,漳平市永福鎮十分適宜臺灣茶種的培育和生産,於是決定在當地投資建設茶園。
漳平地貌人稱“九山半水半分田”,山清水秀、地廣人少,其森林覆蓋率高達77.9%。而著名的茶鄉永福鎮,平均海拔為780米,與臺灣阿里山的氣候和海拔條件非常相似,被臺灣客商譽為“大陸的阿里山”。
漳平的資源和臺商豐富的生産行銷經驗實現了很好的契合與互補:臺灣農業基本實現現代化,集約化水準、外向度較高,但地價貴和勞力的缺乏造成生産成本居高不下;而漳平自然資源豐富,地價較低,勞力充裕,生産成本也相對較低。
臺商帶來了先進的茶葉種植和加工技術。記者在永福鎮的茶山上看到,採茶女們用透明膠將刀片固定在食指上,快速切割茶芽來採茶。據介紹,與純手工操作相比,這種學自島內茶農的做法不僅提高了效率,減輕了對手指的磨損,而且更加衛生。
另外一個讓人感到有趣的新做法就是在每季採茶期之前給茶樹澆灌牛奶。據謝東慶介紹,澆灌牛奶可以讓茶葉香味更加醇厚、口感更加清香。
茶産業解決了很多村民,特別是婦女的就業問題。茶葉的生産到加工,如採茶和去梗環節都需要大量人力。且茶産業通常按量計酬,方便靈活,為當地人的閒散時間提供了打工機會。
為支援茶産業發展,當地政府在道路修建、電力建設等基礎設施改善方面投入很大資金。其中,總投資7480萬元人民幣的永福鎮至漳平和高速公路入口的月桂線改造工程即將啟動,計劃明年全面建成;投資300萬元人民幣的永福11萬伏變電站建設已經處於調試階段。與此同時,千畝以上高山茶園道路硬化工程也正在積極推進。
當地臺商告訴記者,當地政府對他們生活工作的各方面——大到辦理投資手續,小到辦理駕駛證——都給予了很多照顧,讓人頗受感動。
祖籍漳平永福鎮的漳平市臺商聯誼會會長李志鴻已經投資開發了2000多畝茶園,用他的話説就是,“回家創業的感覺真好。”
今年4月,李志鴻投資配套的8000多平方米的茶葉加工廠也已投入使用。他説:“政府加大力度解決我們茶園周邊環境,我自己也加大投資完善技術和設備,技術和設備將與臺灣完全同步。”
在漳平新設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的消息讓謝東慶十分振奮,他説:“這是漳平的大事,是我們在漳平投資的臺商的福氣。”另一位臺商陳憲智則對記者説:“現在是地理好、氣候好、環境好,又加上政策好,相信我們臺商在‘海西’(海峽西岸)會風光無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