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新聞交流阻不斷

  時間:2006-08-19 17:39    來源:     
 
 

■褚靜濤博士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史研究中心

  臺灣當局為了降低廣大臺胞要求穩定臺海局勢的呼聲,扼止新一波臺胞大陸熱的升溫,避免「臺獨」人氣的邊緣化,限制兩岸的新聞交流,打壓、矮化大陸的新聞媒體,完全是對言論自由的公然踐踏和對人權的藐視,這是掩耳盜鈴,徒勞無功的。

  3月底,江丙坤到大陸展開破冰之旅,雙方從共同話題出發,尋找觀點交集,逐步取得共識。中臺辦與國民黨參訪團達成的12項初步成果(臺方稱「十項共識」),其中就有「通過適當民間渠道磋商,促成早日實現兩岸媒體互派記者常駐,促進兩岸新聞交流。」

  藉口扼止新一波臺胞大陸熱

  為了破壞「十項共識」,4月10日,臺灣「陸委會」在一份「新聞稿」中,指責《人民日報》及新華社駐臺記者,「在臺灣採取偏頗的報導方式,實有刻意誤導大陸民眾之嫌,不但有失新聞記者客觀中立之專業立場,也造成兩岸誤解加深、加劇」,「在政策檢討未有具體結論前,暫緩《人民日報》與新華社兩媒體來臺駐點」。

  剝奪媒體報道臺灣不同聲音的言論自由

  臺灣當局此舉完全是衝著江丙坤破冰之旅激起的重大反響而來。為了降低廣大臺胞要求穩定臺海局勢,加強兩岸民間事務性交往的呼聲,臺灣有關方面準備查辦江丙坤。現在又將《人民日報》及新華社駐臺記者逐出臺島,就是要破壞江丙坤與大陸達成的共識,扼止新一波臺胞大陸熱的升溫,避免臺獨人氣的邊緣化,卻藉口《人民日報》和新華社的記者未反映臺灣聲音,完全是掩耳盜鈴,欲蓋彌彰。

  臺灣2300萬人民,有著各種不同的聲音,其主流就是求和平、求安定、求發展,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反對將臺灣從中國版圖上分割出去。《人民日報》和新華社駐臺記者辛勤奔波,廣泛了解臺灣社會,將廣大臺胞的真實聲音傳回到大陸,加強了兩岸民眾的理解。這種臺灣聲音暴露了少部分臺獨分子的險惡用心,不代表大部分臺胞的根本利益。對於這樣的臺灣聲音,臺灣當局既恨又怕,企圖剝奪《人民日報》和新華社駐臺記者報道臺灣聲音的權利,完全是對言論自由的公然踐踏和對人權的藐視。

  臺灣當局所謂的言論自由,我們早已經領教過了。在島內,只有鼓吹「臺獨」的自由,卻難有擁護國家統一的權利,許多媒體迫於生計,不得不轉向。對大陸做出改善兩岸關係的舉措,綠營百般醜化、歪曲,生怕島內民眾感受到來自大陸的善意。針對臺灣當局破壞島內言論自由,自「五一七聲明」至中共臺辦與江丙坤參訪團達成的共識,都要放在深夜12時或淩晨1時發出,以反制臺灣當局限制島內傳媒報道大陸新聞。誰在維護人權、保證言論自由,誰在扼殺人權、破壞言論自由,已經是一目了然。

  刻意矮化大陸的新聞媒體

  在兩岸交往中,臺灣當局口口聲聲要尊嚴、要對等,反對被打壓、被矮化。自1996年12月,大陸正式開放臺灣媒體到大陸採訪,目前有八家臺灣媒體定期到大陸採訪。遲至2000年11月,臺灣才開放大陸中央級媒體駐臺採訪。目前大陸駐臺五家中央級媒體是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國新聞社、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大陸開放臺灣記者採訪的人數多達5000,而臺灣允許大陸記者採訪的只有200人。事實告訴人們,臺灣當局完全是在限制兩岸的新聞交流,打壓、矮化大陸的新聞媒體,不予大陸媒體應有的尊嚴,更談不上對等。現在又將《人民日報》和新華社駐臺記者驅逐,未免欺人太甚。現代通信技術如此發達、便捷,即使《人民日報》和新華社記者不能到島內,大陸同胞仍然能夠設法獲知廣大臺胞的真實聲音,也會實時知道「臺獨」分子的醜惡言行。臺灣當局借此想阻斷兩岸新聞交流,完全是徒勞的。(香港文匯報論壇)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