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臺灣居民來大陸2408123人次,同比增長17.3%。大陸居民赴臺77776人次,同比增長9.77%。在越來越頻繁的兩岸往來中,2005年的民間交流呈現出一個突出特點───大型活動增多。
這方面,文化交流依然是最為活躍、最令人矚目的強音符。“海峽兩岸文化節暨京臺文化周”期間,200多名臺灣專家學者、藝術家和演藝界人士來京交流。此次活動集展覽、電影欣賞、演唱會、交流演出和論壇于一體,在北京掀起了臺灣文化熱,也讓臺灣代表團團長廖了以先生發出了這樣的感嘆:“文化”是兩岸最強有力的共識點。
如果説文化的溝通是軟連結,容易産生向心力,那麼2005年裏,把兩岸民間交流推向高潮的,還有割不斷的歷史認同感。
適逢鄭和下西洋600週年,大陸各地紛紛舉辦盛大紀念活動,臺灣民間也舉辦了為期一個多月的文物展。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暨臺灣光復60週年,海峽兩岸的藝術家在南京共唱抗日名曲,用歌聲講述中華民族團結抗戰的感人故事。
2005年裏兩岸大型交流活動的熱絡,讓兩岸民眾充分體味和感受到了彼此一脈相承的文化傳統和割捨不斷的骨肉親情。
重量級人物紛紛登場
2005年的民間交流中,出現了頗多重量級人物的身影,這讓兩岸有了更多的期待。
説到重量級人物,就不能不提李敖的“神州文化之旅”。當清華學子詢問他此行的政治目的時,李敖説:“你把我談得太小了,我覺得談政治問題太小了,政治真的是一時的,可是文化是永久的。”的確,10天行程裏,他的演講和參觀,也都在凸現著文化這一主題。
2005年裏,時隔久遠的一次回家經歷,還同樣讓人們感慨無限:現任世界詩人文化大會國際主席的臺灣百齡詩人李國彝歸大陸,開始了他56年來的首次文化尋根。中秋前夕,臺灣著名作詞家莊奴也回來了。這是他自1949年離開大陸去臺灣後,第一次回故鄉北京過中秋。
既然是重量級人物,他們的登場,作為一種符號,必然另有一番意味。2005年裏眾多名人來訪,專家評論説:這開闢了一個新領域,從文化出發推進兩岸交流與互動。如果多一些諸如李敖“登陸”之類的活動的話,將給臺灣各界傳達出這樣的消息:祖國大陸歡迎不同言論的人來走走講講,從而為兩岸交流搭建起一個更好的平臺。
文化産業成“香餑餑”
2005年民間交流中,兩岸文化産業者的熱情同樣可圈可點。
如果説前幾年寶島藝人在大陸打拼僅僅為了“淘金”,那麼在2005年裏,他們在大陸紮根的意願則不斷增強。比如,目前已有十余家臺灣畫廊進駐大陸。臺灣亞洲藝術中心負責人李敦朗接受採訪時表示,巨大的市場吸引力加上國際化程度的提高,是臺灣文化産業紛紛進駐大陸的主要原因。
與此同時,還有一些臺灣文化産業者頗為成功地把大陸文化介紹到臺灣。這方面,臺灣圖書出版業者楊一峰已經書寫了一個傳奇。他把《毛澤東語錄》引進島內,引發了“紅色風暴”。“語錄”9月上市,目前已經再版4次,創下臺灣島政治類書籍暢銷的新記錄。
雖然兩岸政治仍未破冰,但兩岸同胞開展文化交流的意願並未減弱。2005年,兩岸的文化産業者持續保持交流熱情,為構築海峽兩岸共同的精神家園而努力著。這不,金秋時節京臺兩地的文化産業知名人士就開展了以“一脈中華 文化北京”為主題的論壇活動,圍繞文化産業發展等進行研討,以期推進京臺兩地文化産業交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
兩岸民眾合“推磨”
2005年裏,兩岸民眾的意願和力量逐漸顯現,成為兩岸往來交流的重要推力。
媽祖文化是海峽兩岸人民共同信仰的一種文化,雖然臺灣當局百般阻撓,但臺灣民眾“拜媽祖、懷故鄉”的感情卻更加熾熱與真摯,而且與日俱增。2005年,通過“小三通”,經由金門前往福建拜祭媽祖的臺灣遊客已突破50萬人次。
對此,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李義虎教授表示,隨著媽祖朝拜、祭祀活動的開展,兩岸人員的交往越來越密切,促使了兩岸之間形成社會性交往的局面,這是臺灣當局政治上的限制所不能控制與壓制的。
長期以來,兩岸人員往來一直是“來多往少”的狀況。2005年,在兩岸同行業者的共同推動下,大陸居民“赴臺旅遊”似乎已有望實現。
5月3日大陸宣佈開放大陸居民赴臺旅遊之後,臺灣業者強烈呼籲臺當局,不要讓政治因素對旅遊産業造成負面干擾。此後,國家旅遊局長邵琪偉率團赴臺更是受到島內各界熱情歡迎。兩岸民眾合力“推磨”,臺灣當局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臺灣“陸委會”不得不表示,如果順利,明年3月有可能開放大陸觀光客赴臺。
從交流走向融合
2005年兩岸民間交流中,還表現出明顯的由交流走向融合的趨勢。
兩岸文化領域開始走向更為緊密的合作階段。11月12日,第一部由兩岸聯手打造的劇目───昆劇新作《梁山伯與祝英臺》在第七屆亞洲藝術節上亮相,驚艷四座。流行文化方面,拿電影獎項來説,繼有大陸電影和演員入圍“金馬獎”獎項,今年臺灣地區演職人員首次被批准參加“金雞獎”評選。
2005年兩岸人員往來中,“臺生”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群體。大陸方面一系列優惠政策的出臺,讓“臺生”感受到了大陸方面的善意與誠意。雖然臺灣當局拒不承認大陸學歷,但是到大陸來讀書,卻是越來越多臺灣學生的選擇。2005年一年中,有1000多名臺灣學生來到大陸求學。臺灣的一項調查顯示,大陸已超越英國僅次美國,成為臺灣學生最想求學之所在。而隨著祖國大陸經濟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臺生”選擇畢業後留下來。“臺生”已經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展示臺灣同胞融入大陸發展的一個“窗口”。
不難看出,日益密切的民間往來,正成為推動兩岸關係發展不可小覷的動力。2005年兩岸民間交流的直接成果是讓更多的臺灣同胞看到了大陸方面持續的善意;2005年兩岸民間交流的深入證明了同根同源的認同非人為所能阻斷;2005年兩岸民間交流的熱絡更向世人展示了兩岸同胞微火破堅冰的意願與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