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較早就到過東帝汶並在當地謀生。據載,1511年,三個廣東人來到東帝汶歐庫西砍伐檀香木,成為東帝汶最早的華人。此後,大批廣東客家人登上帝汶島經商,很多人便定居下來,形成東帝汶最初的華人群體。葡萄牙殖民統治時期,把澳門犯人關押在東帝汶,他們刑滿釋放後也不能返回澳門,便在東帝汶定居,成為華人的又一群體。他們政治地位低下,經濟狀況不佳,當地華人不願與他們成婚。所以,他們大多數與東帝汶人通婚,形成一批土著化華人後代。鼎盛時期,東帝汶的華人華僑人數達到約3萬左右,超過葡萄牙人。歷經幾百年葡萄牙殖民統治的滄桑,特別是印尼佔領時期20多年的迫害,大多數人為求生計,又陸續遷居海外。2002年東帝汶獨立建國後,一些華人開始返回東帝汶重建家園。目前,東帝汶有華人華僑1500人左右,大多數生活在首府帝力市。
1975年印尼佔領前,華人掌握著東帝汶的經濟命脈,連農業生産也由華人支配。1975年印尼佔領東帝汶後,很多華人的財産或被沒收,或被毀壞,世世代代積累起來的財産毀於一旦。大多數有錢的華人移居國外,留下的大部分經濟狀況較差,在帝力和一些縣城做點小生意。2002年5月東帝汶獨立後,中國人不斷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文菜、中國大陸和香港等地來到東帝汶,他們在這裡辦商店、開飯店、搞建築、開旅館、辦公司,短短的幾年時間裏,不僅使東帝汶商業得到恢復,而且出現競爭局面。現在,帝力市各行各業,隨處可見中國人開的商店、辦的企業。
1975年印尼佔領以前,東帝汶華僑華人原先就有商會、宗教和鄉團等組織。其中“中華商會”和“帝力中華中小學董事會”還有自己的會所和物産,並購有華人墳場。印尼佔領東帝汶後,華人的社團組織被取締,完全停止活動。隨著東帝汶政治形勢逐步穩定,一些華人開始著手推動建立華人自己的社團組織。2003年3月,當地華人成立了中華商會。他們舉辦了一些有益的活動,如在東獨立日、農曆春節舉辦舞獅表演,捐贈救災物資等,受到東社會各界的好評。除中華商會外,還有一個佛教協會,主管一個華人廟宇--關帝廟,經常舉辦一些宗教活動。
東帝汶華人原先有較好的華文教育基礎,華文學校從幼稚園到中學都有完整的體系,在帝力和各縣都有華文學校。其中“帝力中華中小學”具有相當規模,全盛時有學生五六百名,學校還從國內聘請教師,採用國內的教材,並用普通話教學。1975年以後,印尼佔領當局取消了華校和華文教育,強行推行印尼文教學,華文教育業不復存,華文報刊也被禁止流入東帝汶。東帝汶建國後,稍微穩定的華人社會就開始注重下一代的華文教育,開辦華文補習班,並醞釀恢復帝力中華學校董事會,準備向政府要會原先的學校校舍和場地。此外,剛剛成立的中華商會也準備著手創辦會訊,出版中文刊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