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廈門晚報訊(文/圖 記者 陳滿意 通訊員 王進法)今日,來自海峽兩岸40多個同名村的330多位鄉親代表在智門院相聚,開展茶敘聯誼活動。活動不但有書畫展、民俗表演,還會有祈福儀式,以及同名村閩南語鬥歌賽等。
位于天馬山腳下的智門院寺廟,是板橋張氏的祖廟,供奉著保生大帝,在臺灣也有分爐。每年,從臺灣專程回到這里祭拜的人不計其數。
據介紹,在廈門和臺灣新北,有兩個“板橋”,一個是廈門集美的老地名,後來分為東安、滸井、葉厝三個社區;另一個是臺灣新北市板橋區。兩岸的板橋人有著共同的張氏祖先,清中葉,集美板橋張氏族人陸續漂渡海峽,先後遷居臺灣、新加坡,並在臺灣發展成張、廖、簡三姓。
1989年,張進財、張坤卯率領第一批臺灣板橋宗親回到大陸。據說,剛開始,臺灣宗親並不確知板橋在哪里,先是在同安找了很久(因族譜記載為“同安縣”),最後在有關部門的幫助下,才終于在集美東安村一帶找到了張氏宗祠。智門院于1996年重修完工,共花費人民幣80多萬元,其中過半資金來自臺灣。
近年來,兩岸的“板橋人”開始頻繁“走親戚”。每年的海峽論壇,也成為臺灣板橋宗親回鄉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