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族譜首頁圖片

學者考證古崖居之迷 或為古代少數民族奚人遺存

2012-01-19 09:22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編輯:楊永青

作者:曾江

  北京古崖居是一處獨特奇異的崖居文化建築遺存。關於古崖居之謎,學術界存在一些“意見”,除少數論文外,還缺乏經過論證的觀點。對於古崖居這樣的文化現象,需要從歷史學、考古學、建築學等學科領域出發進行精細研究。

  在北京市延慶區軍都山洞溝,隱藏著一處神秘的古人崖居遺址,被稱為“北京古崖居”。該處遺址是1984年文物普查時發現的,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20多年過去了,關於古崖居的居住者,眾説紛紜,迄今未定。古崖居地處北京、河北交界處。近日,記者一行驅車前往探訪。

  古人建造的立體生活空間

  延慶自古是交通要道,兵家必爭之地。古崖居所在洞溝位於延慶區張家營鎮,是軍都山余脈“伸入”平原的部分。

  寒風凜冽,山勢峻拔,記者一行從溝口向山裏進發。順著山路,步行約20分鐘,一大片在山體上鑿出的石屋展露眼前。正值寒冬臘月,樹木凋零,視野開闊,這座在立體空間上開鑿出的居所給記者的第一印象就是——層層疊疊,錯落有致,好似一座由山石砌成的“公寓大廈”。

  據統計,目前古崖居保存下來的石室有174間,分為前中後三個區域。後山區域分上下7層,共有石室26間。低層為馬廄,高層為居住區。在底層外平臺上有一個石碾,據稱是古崖居唯一一件較為完整的文物,但因風化嚴重,早已看不清楚原貌了。步入石室,可以看到房屋內部結構有多種,少的只有一間,多的有兩三間甚至更多。令記者驚訝的是,有的房間還是上下兩層貫通的,好似今天流行的複式住宅,據説最多的有上下五六層相互聯通。居住者不用出門,在山體內部就可以實現樓層間往來。

  此外,房屋內壁都鑿得比較平坦,墻角線也很平直規整。屋內鑿有灶臺、床、煙道等。墻壁上還有一些壁槽,用於放置生活物品。這些都反映出當時的居住者十分重視生活的品質和細節。

  在中區,最吸引人的要數單體石窟區。單體石窟分上下兩層,由8個大小不等的房間組成,下層正中為主室,並且鑿出歇山式屋頂,面闊三間。當地人稱這裡為“官堂子”、“金鑾殿”。當地人告訴記者,古崖居大部分房間都簡單樸拙,僅提供最基本的生活空間,而中區是整個古崖居規格最高、結構最複雜的建築,應該是古崖居的核心建築。

  溝內山風呼嘯,站在山崖邊,記者發現,在山體斜坡上還有人工開鑿的腳窩。據推測,腳窩邊原應拴有垂下的繩索,以方便居住者從外面攀爬入高層的房間。

【訂閱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