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族譜首頁圖片

老哥倆牽出兩岸“球緣” 讓臺青年體會親情鄉緣

2010-03-26 10:09     來源:海峽都市報     編輯:徐維彬

海峽都市報圖

  兩位從臺灣回福州定居的年邁兄弟,出資組建臺灣的大學生籃球隊,與福大學子切磋球技,這源於二老一個強烈心願:讓臺灣年輕人,體會親情鄉緣。

  “那一刻,我們看到了希望,這份親情鄉緣是怎麼也割不斷的。”説這話的,是從臺灣回福州定居的王大琛和王大培兄弟。王大培記得,有一次,臺灣的大學生籃球隊到福州,和福州大學的學生打了一場球賽。比賽結束後,兩岸的年輕小夥子們坐在一起,唱起了《當我們同在一起》。聽著這旋律輕快活潑的歌聲,兩位老人眼眶卻濕潤了。因為,為了這一刻,他們做了多年的努力。

  王家兩兄弟住在福州新店鎮健康村,提起他們,村裏人無不流露出敬佩之色。這兩兄弟闊別家鄉近四十載後返鄉,放下在臺灣的事業,定居於此,為家鄉建康樂中心,建幼兒園,造路,致力於老家的公益事業。

  今年83歲的王大培還記得1987年的那一晚。當時,聽到兩岸恢復往來的消息,他興奮不已,整晚都睡不著。那時,他已在臺灣奮鬥了近40年,事業有成,兒女也長大成人。但他仍有一個遺憾:沒辦法回家看看,在父母的墳前燒炷香。

  王大培説,福州解放前夕,他從福州一中剛畢業,乘船赴臺投奔大他8歲的兄長王大琛,在臺灣的大學發奮讀書,後來成為臺灣成功大學化學系的教授。膝下二子一女也很有出息,去美國深造。

  1987年,這對兄弟踏上了返鄉的旅程。一回到健康村,受到村裏王氏族親的熱情接待。他們立即到父母的墳前祭掃。過了幾年,兩兄弟就在祖屋旁建了一座宅院,長住下來。此後每到清明,兩位老人相互攙扶,上山為父母掃墓。

  健康村曾有百餘人赴臺。隨著時間流逝,這些老人大部分去世了。“我們這批老的都死了,怎麼辦?那些在臺灣出生的年輕人還會像我們這樣眷戀故土嗎?”王大培對主持人説,“我們年紀大了,而在臺灣出生的年輕人不太理解我們對故鄉的這份感情。我們一直在想,怎麼讓後生們體會這份親情鄉緣,和大陸的年輕人靠得更近。”兩位老人想到,要從加強兩岸年輕人的交往做起。他們認為,年輕一代心連起來了,兩岸才會越走越近。兩位老人發現,不論是大陸還是臺灣,年輕人都喜歡打籃球。於是,他們在臺灣出資組建了一支大學生籃球隊,老人當領隊,帶他們時常來福州跟大學生切磋球技。

  這對兄弟還熱心兩岸的學術交流。王大培邀請他學校裏的教授們,回大陸和同行舉行學術研討。現在,臺灣的教授常帶著自己的學生來參加研討會,兩岸的年輕才俊通過學術交流,結下深厚友誼。

  如今,王大培把他8歲大的兒子帶到老家,讓他在福州唸書。這個可愛的孩子不僅普通話説得很溜,還能蹦出幾句福州話。“我把我的希望種在這,這個孩子,今後將在這裡長大成人。”王大培説。(涂明 包華)

【訂閱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