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造像(祝進/攝影)
泰伯墓前的仰止閣(祝進/攝影)
以一個形象的比較來説,吳文化之如長三角,好比嶺南文化之如珠三角。它為長三角地理與人文的積累起了重要作用。泰伯是吳文化的鼻祖。近年來,無錫都要舉行盛大的典禮,祭祀泰伯。不但有海內外的吳氏宗親會,無錫梅村、鴻山等地的老百姓也都有祭祀泰伯的傳統。這種對於泰伯的崇敬之情源於吳地百姓認為正是“泰伯奔吳”,開拓了吳地文明,因此將他視作吳地子民的先祖。眼下在無錫地區存留的有關泰伯的古跡以泰伯廟和泰伯墓為代表。泰伯墓是江南第一古墓,位於江蘇省無錫市東郊風景秀麗的鴻山。
泰伯墓碑(祝進/攝影)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如果説黃山是以“奇松怪石傳四海”;廬山是以“匡廬奇秀甲天下”,那麼,鴻山則是以“泰伯至德聞九洲”。
景區內有雄偉的石碑樓、高矗的仰止閣、小巧玲瓏的禦碑亭,還有明代建造的月牙池和四棱碑。鴻山十八景,文化內涵豐富,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交相輝映,耐人尋味、引人入勝、令人留戀忘返,為古今尋根訪祖、觀光旅遊之勝地。
泰伯,乃西元前十二世紀周太王之長子,他三讓王位,從陜西來到荊蠻之地無錫梅裏,築泰伯城,建句吳國,創吳文化,江南社會從此由原始走向文明。
泰伯是開化江南的始祖,吳文化的創始人。“西有黃帝陵,東有泰伯墓”足見泰伯的歷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