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族譜首頁圖片

馬來西亞參政華裔來粵尋根

2008-07-23 13:59     來源:廣東僑網     編輯:賀晨曦
 

謝強華副省長會見尋根團成員

   廣東僑網訊 應廣東省僑辦邀請,馬來西亞政府教育部副部長韓春錦、文化部副部長黃錦鴻、國內貿易和消費部政務次長何襄讚、國會議員丘思東和多位德高望重的僑界領袖,以及該國主流媒體的多位記者共二十人近期來廣東作尋根考察訪問。

   在前後不過是四晚五天的時間裏,訪問團欣賞了集嶺南民間建築裝飾藝術之大成的“陳氏書院”,暢遊了集嶺南古建築、嶺南園林藝術、珠三角水鄉特色于一體的“寶墨園”,見識了承載著廣東未來發展希望和大都市底氣的“智慧之城”--廣州大學城和被中外建築學界稱之為中國五大特色民居建築之一的大埔客家圍龍屋,而且還觀賞了珠江沿岸和梅州城區“一江兩岸”的美麗景色,品嘗了粵菜、潮州菜、客家菜和川菜,以及觀摩了梅縣山歌團的演出。他們還受到了廣東省多個層面的官員的熱情款待,並與之進行了廣泛的接觸和交流。

尋根團在廣州“陳氏書院”參觀

尋根團在廣州大學城參觀

   國內貿易和消費部政務次長何襄讚是華裔新生代,第一次回鄉尋根。他説:“父親9歲時就從中國到了馬來西亞。在世時,他希望他的後人能回自己的祖居地去尋根。這次回來,可以説實現了他的心願。”在談到對家鄉的印象時,他説:“故居的所在地是一個很小的地方。雖説是第一次回來,但一點也不感到陌生,鄉親們待人非常熱情,讓人感到很親切,家鄉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這次雖説時間很短,但很值得。”

   教育部副部長韓春錦自1993年第一次回鄉後,本次是他的第四次回鄉,他感觸最深的是家鄉的進步和發展。他説:“過去從梅州乘車到平遠都要幾個小時,現在個把小時就到了。這些年,家鄉的交通大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準提高了,教育也有了較大的發展。現在梅州的市容好象一個18歲的大姑娘,越來越靚。”

   儘管在這次尋根的路上,個人的感受各有各的不同,但他們也有著同一樣的感受,那就是:各級政府對他們的到來都非常重視,各地的鄉親朋友待他們都非常熱情,所到之處,人民安居樂業、經濟繁榮、社會穩定,印象深刻。

   韓春錦副部長在接受採訪時談到:通過尋根,了解到了先輩們移居的過程,今天,我們仍能感受到先輩們那一種敢於冒險的精神、奮鬥的精神,他們正是在那麼艱苦的環境下創出了一個天地來。當今的時代是一個國際化的時代。馬來西亞人應該與各國的人民建立良好的關係。作為華人,這裡是我們祖先的地方,所以我們更應該聯繫起來,用我們的鄉情在中國與馬來西亞之間架起一座友誼的橋梁,密切兩國之間的來往。

   韓春錦副部長表示他將會把自己的親人帶回來,而且還要尋找家鄉平遠中學創建人葉德順在馬來西亞的後人,希望今年11月,在平遠中學創建100週年慶典之際帶他們一同回來。

 

   期間,訪問團拜訪了廣東省僑辦,並進行座談,雙方就近期和今後一段時期的合作與交流內容交換了意見。例如:在文化方面,今年8月梅縣山歌團赴馬來西亞訪問演出,明年馬來西亞50週年國慶慶典,希望華人社團組織參與;在教育方面,馬來西亞有1200多所華文小學,60所獨立中學,78所國民中學,明年政府將正式推出華文科,因此,需要更多的華文老師,希望廣東在培訓華文老師,提升他們的水準方面給予支援。

   對此,省僑辦主任呂偉雄在會上作出了積極的回應。他説:與海外進行文化和教育的交流是我們一直以來所致力推廣的工作,過去,發動了一些華文教育志願者到印尼、菲律賓等地任教培訓,效果不錯。在世界各地華文教育方面,馬來西亞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在教師培訓方面,省僑辦將與客聯會共同商討,舉辦一些專門的班和短期的講學,重點提高華文教師的素質。今年,省僑辦計劃舉辦“百年社團”交流會,到11月份,還有廣東國際旅遊文化節,這些都將為兩地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提供廣闊的平臺。希望馬來西亞的華人社團以及華裔參政人士多做工作,為促進中馬兩國的友誼與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訪粵行程結束後,團員們對整個行程表示十分滿意,並希望今後能繼續組織這樣的尋根活動。馬客聯的秘書長林濟升表示:今後還將繼續與廣東省僑辦合作,組織更多的參政華裔回來尋根,進一步密切馬來西亞和中國的關係。

【訂閱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