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族譜首頁圖片

福建土樓:捧回世遺“桂冠” 保護任重道遠

2008-07-16 08:35     來源:閩臺宗祠網     編輯:賀晨曦

 

  6日,經在加拿大召開的第32屆世界遺産大會審議通過,福建土樓進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名錄。

  消息傳來,許多土樓居民興奮之餘,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土樓保護的命題。“現在土樓保護工作最重要!”永定承啟樓樓主之一江貴平説:“作為在土樓裏生活的人,我們要講究環境衛生,愛護自己的家園;我們要了解土樓文化,引導遊客保護土樓。”

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山區大型夯土民居建築

資料圖片: 福建龍岩地區的永定客家土樓(2002年10月航拍照片)。  新華社發(陳忠和 攝)

資料圖片: 福建龍岩地區的永定客家土樓(2002年10月航拍照片)。  新華社發(陳忠和 攝)

  散落在閩西南青山綠水間的土樓産生於11世紀至13世紀宋元時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山區大型夯土民居建築,以其神奇的聚落環境、特有的空間形式、絕妙的防衛系統、巧奪天工的建造技術和深邃的文化內涵,令世界矚目。

  列入世遺名錄的福建土樓由六群四樓共46座土樓組成,包括永定縣初溪、洪坑、高北土樓群及衍香樓、振福樓,南靖縣田螺坑、河坑土樓群及和貴樓、懷遠樓,華安縣大地土樓群。

  現存3000多座福建土樓以圓樓為主,還有方樓和五鳳樓等其他類型。土樓就地取材,以土、石、竹、木為主要材料,依山就勢,傍水借景,不僅能滿足聚族而居、安全防衛、教化育人的要求,還具有防風抗震、冬暖夏涼等良好性能。

  “圓樓引來了無數的感嘆號和問號。”初次見到土樓的人,驚嘆之餘都會提出許多問題:為什麼要建圓樓?土樓是民居還是城堡?數百人聚居如何和諧相處……

  專家認為,土樓及其聚落選址建造,都是與自然山川靈氣完美結合的典範。它是一個延續了數百年的天人合一理念的有生命的“小宇宙”,是歷史學、地理學、民俗學、人類學、建築學等諸多學科研究的極其珍貴的實物載體。

十年申遺,土樓保護長足進步

  1998年5月,永定率先成立客家土樓申報世遺委員會。“申遺是加強土樓保護的契機。”縣長余德輝説,“申遺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斷加強土樓維修保護的過程。” 

  2000年4月,福建決定把永定、南靖、華安三縣土樓聯合起來,以福建土樓的名義申報世遺。此後,受申報名額限制,福建土樓申遺一再延後,直至去年1月才確定為今年中國唯一申報世遺項目。去年下半年福建土樓接受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專家狄麗玲教授現場評估考察,今年上半年順利通過了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的正式評估。

  翻開厚厚的土樓申遺材料,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彙就是“歷史”“保護”“監測”等。專家認為,申遺本身就是在保護文化遺産上尋求與國際接軌的過程,從對古代文明的繼承與研究,到文化景觀的保護與開發,都在主動接受世界的評判和監督。
近年來,福建土樓所在的縣市投入數億元,對土樓及其周邊環境進行了全面的保護整治,完善了相關道路改建等配套設施,從而真實展現了土樓的歷史風貌,大大改善了土樓區域的人居環境。

  與此同時,福建有關方面採取措施增強群眾的土樓保護意識。各地編寫專門的土樓系列鄉土教材,從幼兒起即進行土樓保護教育。去年5月,永定縣申遺辦意外收到湖坑鎮一位農民的200元捐款,主任鄭新彩備感欣慰:“可以看出,經過10年整治,保護土樓的意識已深入人心。” 

一舉成名,土樓保護更上層樓

  在南靖縣申遺辦,全球眼監控中心將列入世遺名錄的兩群兩樓納入實時監控,樓內外狀況在視屏上一覽無遺。為加強土樓保護,福建出臺了《福建土樓文化遺産保護管理辦法》,《福建土樓保護規劃》的編制也相繼完成。

  “現在工作重點要從申報轉移到保護上來。”余德輝説:“我們要依法依規保護好、維護好這些世界遺産。”今年3月,永定已在申遺辦的基礎上成立了全省首家縣級文物局,以加強對世遺土樓的保護。

  “世遺這個品牌是個榮耀,更是一份責任。”福建省建築設計院首席總建築師黃漢民説。這位著名的土樓專家曾未雨綢繆,不斷疾呼土樓申遺成功後要加強保護,如今他更感到了緊迫性。

  福建土樓“一舉成名天下知”,旅遊開發勢必掀起高潮。“要警惕‘開發性’破壞。”黃漢民説,“不少世遺景點過度旅遊開發和過度商業化造成惡果的前車之鑒我們一定要汲取。保護與開發,保護始終應該放在第一位。”

  土樓是土樓人家生活的空間。黃漢民説,要處理好土樓保護與發展的關係,土樓人家要生活、繁衍、發展,如何在增加現代衛生設施和其他設施的同時不造成破壞,仍需要進行探索和研究。

  黃漢民提出,列入世遺名錄的土樓絕不是福建土樓的全部典型代表,必須再選擇一批特色土樓,參照申遺標準及早進行規劃與保護。據悉,華安縣已著手維修建於1371年的非世遺土樓齊雲樓。

   新華社記者巫奕龍 孟昭麗

 

 

【訂閱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