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距岳陽市中心城區12公里的雲溪區雲溪鄉坪田村,有一座清光緒十四年修建的石質樂善好施牌坊,距今有120年之久,雖説歷經滄桑和不法分子對其頻起盜心,前去“光顧”,但在當地幹部群眾齊心協力保護下,牌坊至今原貌猶存,莊嚴挺立,雄偉壯觀,堪稱“湘北第一坊”。
百年牌坊風貌依舊
在岳陽市雲溪區雲溪鄉坪田村,有一座清代建築的坪田“樂善好施牌坊”,並有許多傳奇故事。近日,我們驅車來到此地,對“湘北第一牌坊”進行實地考究。
“你看,這便是坪田樂善好施牌坊,是皇帝制誥為戶部主事劉兆梅之節母來氏所立,好雄偉啊”,坪田村楓樹坡組熱心村民、85歲高齡的劉道建老人指著牌坊介紹説。該牌坊坐落在雲溪區與岳陽樓區交界處雲溪鄉坪田村楓樹坡組小溪旁的田中,前面是岳臨公路,後面是107國道,與巴陵縣古界碑、臨湘縣古界碑,岳飛手植樟和白雲山寺相映生輝。據了解,該牌坊建於清光緒十四年仲秋月(西元1888年8月),高9米,寬6米,厚2米,佔地面積12平方米,坐北朝東、偏東20度,由青石、麻石和漢白玉等堅硬石材砌成,結構嚴謹,造型精美,係清代建築風格。
牌坊以六根方形石柱為主架,分石坊四層三開間,一層由大門和兩側各一小門組成,兩邊雕有鎮門四獅四象,上面石塊上鐫刻有“旌、獎”二字。四獅四象皆為蹲狀,虎虎生威,兩目前視,炯炯有神;二層鐫刻著“誥封榮祿大夫,劉呈規之妻,賜進土出身、前戶部主事劉兆梅之節母,誥封夫人劉母來老太夫人之坊”和“上諭”、“聖旨”字樣,字體端莊,筆力剛勁;三層中間鐫刻有“樂善好施”四個歐魏楷體大字,筆力遒勁,鐵劃銀鉤;頂端置有漢白玉所雕“雙龍捧聖”;整個牌坊各部位分別雕有“丹鳳朝陽”、“二龍戲珠”、“蜻蜓點水”、“臘梅報喜”和“徐庶打馬薦諸葛”、“劉備三顧請孔明”、“龍神老翁扶杖”、“女郎執扇”、“學子攻書”、“牧童放羊”等10多種人、物故事立體圖案,雕藝精湛,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牌坊主人澤被鄉里
從劉氏族人,劉道建老人所提供的坪田《劉氏族譜》記載來看,來氏夫人為臨邑庠生來公之女,生嘉慶丙子年(1816年8月),歿光緒壬辰年(1892年),享年76歲,其丈夫劉呈規,生嘉慶丙子年(1816年7月)歿咸豐辛亥年(1851年),享年35歲。劉呈規與其妻來氏均分別出生於書香門第,官宦人家,夫妻成親不久,所生劉兆梅等三兄妹後,便入仕在朝為官,一去無歸,杳無音信。
“來氏夫人雖説人死了百把年,但功德不朽呢!”談到來氏夫人的德行,村民都十分稱讚。來氏夫人的丈夫一去無歸,而來氏安分守節,誓不改嫁,周濟鄰里和上敬公婆,下愛兒女的崇高美德傳奇故事,至今在雲溪區、岳陽樓區、開發區和臨湘市等地廣泛流傳,婦孺皆知。
相傳來氏當時家庭雖説十分富裕,但她能省吃儉用,勤耕善織,安心教子,敬奉公婆,她花甲那年,大兒子劉兆梅由於敏而好學,飽讀詩書,赴京趕考,一舉成名,光緒皇帝見其風流倜儻,品學兼優,封其“賜進士出身”,留京錄用。次年,授戶部主事。來氏賢淑恭溫?熏自兒子在朝為官後,便一心發揚美德,多行善舉,友親戚,睦鄰里,敦孝悌,視人子若己子,視人難若己難,通過克勤克儉,節省銀兩周濟貧困家庭,曾兩次設立義塾?熏請來優良塾師免費為地方貧困子弟傳經授業,並以“五經四書”及“幼學故事瓊林”、“三字經”等書為主,廣育賢才。還先後周濟了不少因家庭困難無錢上京趕考舉子。
“來氏夫人,澤被鄉里,厚德載福呢!”據劉道建老人介紹,來氏夫人後代,子孫發達,香火不斷,擁有300多人,分別分佈在雲溪鄉、三荷鄉等地,而且能恪守祖訓,勤耕善讀。
光緒制誥賜建牌坊
談到坪田樂善好施牌坊,地方留傳著不少典故,一説“貞節牌坊”,一説“樂善好施牌坊”,為了查證牌坊真實來歷,我們查閱了不少相關文史,據《湖南名勝詞典》和《岳陽説古》等書籍記載介紹和牌坊上面文字記載來看,該牌坊應為“樂善好施牌坊”,而該牌坊是我省僅存完好的一座石質“樂善好施牌坊”並於1996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坪田樂善好施牌坊,是由清戶部主事劉兆梅請準皇上和光緒皇帝誥封修建的,毋庸置疑,其制誥原文不僅載入《漫話岳陽名勝》和《劉氏族譜》,且該牌坊上面能醒目地看見“聖旨”、“上諭”和“旌、“獎”字樣。據《劉氏族譜》記載介紹,來氏夫婦及其子劉兆梅並非雲溪坪田人,而屬今三荷鄉三荷村下王組人,其五世孫劉敦柏目前仍然居住老屋遺址。該牌坊為何建在坪田呢?劉道建老人解釋道,因為坪田是劉氏宗族發源地,來氏夫人的祖籍是原臨湘縣,丈夫劉呈規的祖輩又世居坪田,加之坪田是清代巴陵縣與臨湘縣交界處,當時有岳飛手植樟、白雲山寺和巴陵縣界碑、臨湘縣界碑以及明初所建的一間正門,兩座牌坊和一座榜房,如果將樂善好施牌坊建在這裡,來氏夫人可芳名遠播,四方景仰。
據坪田《劉氏族譜》、《左宗棠文集》和《漫話岳陽名勝》等書籍記載,來氏由於丈夫劉呈規官封榮祿大夫、兒子劉兆梅由進士授戶部主事,後累官甘肅總理營處,直隸知州?熏賞給二品頂戴?熏劉兆梅且為官清正?熏卓識深謀?熏力疾從公?熏博得光緒皇帝器重?熏並通過劉兆梅面君請求。得知來氏克勤克儉?熏安心守節?熏教子交方和多行善舉?熏便將來氏誥封二品夫人,為其制誥旌獎,建坊彰揚,其誥文抄件猶存,誥文大至是:“奉天承運,皇帝誥曰?熏爾來氏?熏遷甘肅題奏道、新疆總理,劉兆梅之母來氏,嫻淑禮規,恪循聖訓。寢門治業,若恒德于貞心,閨塾授經,樹惠風于雅范?鴉茲以爾樂善好施?熏特諭旌獎?熏贈爾夫人。于戲恩能育子,挺杞梓之良材;善必褒揚,被笄珈之茂寵。祗承嘉譽,充播徽音。制誥,光緒十四年四月之寶。”光緒緊緊圍繞來氏樂善好施制了誥書後,下旨由戶部調撥銀兩為來氏夫人修建牌坊。
“地方能工巧匠奉旨為來氏修建牌坊,整整花了‘七七’四十九天,正準備安裝頂端雙龍捧聖時,卻總是安不上去,當時工匠們就信起迷信來,説是來氏夫人必有心願未了,事有湊巧,當來氏夫人將自己曾在馬路上看到一個騎馬漢子,好像是自己丈夫的經過説明後,雙龍捧聖便輕而易舉地安裝好了”。劉道建老人還説了這樣一個傳奇故事。
幹群鼎力保護牌坊
近年來,雲溪區相關部門領導一直非常重視坪田樂善好施牌坊保護工作。採訪中,雲溪區文化廣播電視局紀檢組長李耐玲、區廣播電視臺臺長王平波、雲溪鄉副鄉長彭旭霞、區文物管理所所長陳焰和雲溪鄉坪田村支部書記劉敦友等人得知來意後,立即驅車趕到現場進行察看和配合、支援採訪工作。雲溪區文物管理所所長陳焰説,該牌坊至今能保存完好,不外乎當地各級領導和劉道建、高大秋、何月紅等當地群眾的保護。
上世紀50年代初,當地正在修京廣復線,需要大量的硬質石材,民工們為了圖方便,打起樂善好施牌坊主意來。準備將牌坊上面石材運到附近不遠修沿家叉橋,拆掉牌坊周邊兩米多高的圍墻後,又打算用繩子拉倒牌坊,幸好當地一老奶奶向劉道建報了信,他飯都沒吃完,連忙上前制止民工這一行為。可民工不聽勸解?熏硬説要他們領導寫個字條才可以,最後終於跑到5裏外的鷹鋪嘴找修京復線駐點領導寫了個字條,才使牌坊得以倖存。
當地村民高大秋介紹説,該牌坊坐落在他家責任田裏,是當地一個名勝景點,大家應該盡義務去保護它。1988年6月的一個上午,他在犁田時,突然發現泥土裏有一塊很精緻的“寶物”,後來得知是牌坊頂端的漢白玉“雙龍捧聖”被盜未遂,埋在田裏,他又驚又喜,連忙向區文管所報了案,在文管所領導指示下,他把它收藏在家保管了16年。“保護牌坊,大家都應該盡些力量,保護得好,就是大家的榮譽嘛!”當地86歲高齡的何月紅老人介紹説,他家與牌坊緊密相連,只隔10多米距離,為了保護牌坊,他四十年如一日,經常在晚上打雷、下大雨天氣出來察看,發現問題及時與當地群眾聯繫。
雲溪區雲溪鄉坪田村支部書記劉敦友介紹,2004年為了恢復“雙龍捧聖”和保護好坪田樂善好施牌坊,得到上級文物主管部門高度重視和當地百姓、劉氏族人的大力支援,由文物管撥款和劉氏族人集資,組織人力財力修復,共花費了3萬餘元。
石獅石象有望恢復
採訪中,雲溪區相關部門領導與我們一道,在劉道建老人的帶領下,對被盜未遂的牌坊石獅石象進行現場了解,發現這對石獅石象高約1.5米,圍1.8米,重900斤左右,均為麻石製成。原來安置在牌坊前後門墩上,現分別倒在門下面和門墩旁,石獅完整無損,石象略有破損跡象。
陳焰介紹,2007年10月16日上午,他們接到高大秋舉報坪田牌坊前後石獅石象被盜未遂後?熏立即向市文物管理和區文化廣播電視局作了彙報?熏並與雲溪鄉政府、雲松派出所和坪田村委會取得了聯繫,召開了專題會議和成立專門領導小組,對被盜現場作了記錄和進行了拍照,找當地群眾進行了座談取證。同時還針對石獅石象被盜未遂這一情況,該所還會同雲松派出所、坪田村支村兩委,在牌坊進行了一個通宵的巡邏守護。
陳焰表示,該牌坊屬於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而恢復牌坊石獅石象不是任何單位、個人可隨便維修的,根據文物法相關規定,維修相關文物設施設備,必須具備相關資質權力單位,方可進行維修。目前,他們已于去年與市文物管理處向省文物管理局作了情況彙報,並向省文物局、財政廳上呈了關於“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坪田牌坊維修經費的請示報告”。
“只要能保護好牌坊,恢復石獅石象原狀,我們可大力支援配合”,劉道建和當地群眾如是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