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家譜

解碼東方朔生前身後事

2008-09-01 09:01     來源:齊魯晚報     編輯:賀晨曦

 

  東方朔(西元前161年-前93年),字曼倩,西漢平原厭次(今山東陵縣神頭鎮)人,官至太中大夫。《史記》、《漢書》對其均有記載。他博學機智,能言善辯。《史記滑稽列傳》、《漢書東方朔傳》記載了他滑稽幽默、正言直諫、詼諧勸諭的獨特風格。由於敬佩東方朔的人格,崇拜他淵博的學識,後人把他譽為智聖,捧為歲星、桃仙子、滑稽大師、知識之星,推崇他為笑話、相聲、謎語、占卜、俗文學的祖師爺。

  45集電視連續劇《東方朔》近日在央視8套播出,該劇根據長篇小説《智聖東方朔》改編而成,劇中人物和情節雖有歷史的考據和真實,但還是有若干虛構和想像的成分。由此,與東方朔有關的其他史料和遺存,也引起了讀者們的廣泛興趣,下面就解讀幾個相關話題--

  東方朔籍裏考證

  東方朔籍裏是個有爭議的問題,近期,陵縣神頭鎮附近發掘了一座唐代古墓,墓內出土墓誌銘一方,根據該墓誌銘記載,可以坐實漢太中大夫東方朔是今陵縣人,從而解開這個有爭議的歷史問題。

  對於東方朔的籍裏,長期以來有兩種説法,其一是今陵縣神頭鎮説,其一是今惠民説。以一些大型辭書為例:《中國名勝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1年版)的“東方朔墓”條,將東方朔籍裏“漢平原厭次縣”解作今陵縣神頭鎮;而《辭海》(1979 年版)“東方朔”條,將“平原厭次”解作今山東惠民縣;《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1982年11月重印版)附錄的《各縣異名錶》把“厭次縣”也説成是今山東惠民縣的異名。

  陵縣神頭鎮唐代古墓出土的墓誌銘可以證實東方朔是今陵縣神頭鎮人。

  其一,墓誌銘開頭就説:“公諱合,德州安德人,漢大夫倩之二十八代孫。”墓主人是東方合,德州安德人,安德即是今陵縣,隋唐前後曾在這裡設過安德郡(國)、德州、平原郡的郡治(州治)都在安德縣。東方合是東方朔(字曼倩)的第二十八代孫,是安德人,這就説明,東方朔的第二十八代孫還生活在德州安德,即今陵縣,死後還葬在陵縣神頭鎮。

  其二,東方朔是西元前161—西元前93年的人,東方合墓誌銘的鐫刻時間是唐鹹亨三年(西元672年),其間約800年,二十八代,每代人間隔為28年左右,這比較符合現實,故記載可信。

  其三,墓誌銘中記載:“祖老,齊特進,又遷濟、益、南兗三州刺史。”這裡説的是東方合的祖父東方老,北齊年間位特進大夫(榮譽銜),後來又先後當上了濟州、益州、南兗州的刺史,而《北史卷三十一列傳第十九高允》附載:“東方老,安德鬲人……文宣受禪,封陽平縣伯,位南兗州刺史。”這條附載可以和墓誌銘的記載相互印證,兩處都説的是東方老的事,職務都是南兗州刺史。《北史》中説東方老是“安德鬲人”,因為北齊時安德為郡,鬲縣縣治在今陵縣,鬲縣轄有今陵縣的邊臨鎮、于集、神頭等地,故安德鬲人仍是今陵縣神頭鎮人,到唐朝前期,安德縣設有德州,撤了鬲縣,故東方合就成了“德州安德人”,名稱雖有變化,但是所指地域都是一致的,即都是指今陵縣神頭鎮一帶。綜上所述,東方朔是今陵縣神頭鎮説是可信的,新近出土東方合墓誌銘進一步證實了這一點。

  朔廟和朔墓

  每年清明時節,四外八鄉的盲人就會不約而同的向陵縣神頭鎮聚來,原來他們是到神頭鎮朝拜東方朔祠廟和東方朔墓的。

  東方朔字曼倩,厭次(神頭鎮)人,漢太中大夫,博學廣識,能言善辯,一生多著述,善於以詼諧的語言和方式陳説國家大事、戲弄權貴。因此當權者欣賞東方朔的才華,但又不敢對他加以重用。故東方朔一生,其人格高尚,但地位卑下。

  東方朔墓在神頭鎮西南二華里處,南臨平富公路,北依鬲津古河,墓基四週有界石,中植松柏,佔地達數十畝。東方朔祠廟在東方朔故里神頭鎮北街,祠廟內有東方朔畫像。

  朔廟和朔墓是在東方朔死後陸續修建而形成規模的。

  歷史上對朔廟和朔墓的修建有兩次值得一提。第一次即唐顏真卿在平原太守任上對朔廟和朔墓的修建,這次修建除為朔墓加固封土、栽松種柏外,更重要的是顏真卿親自書寫東方朔畫讚碑。所書寫的畫讚碑四面刻字,正文楷書,碑陽額篆書,陰額隸書,一塊碑集顏三種書體尤屬可貴。因此,這塊碑似瑰寶,使朔廟和朔墓增色生輝。第二次修建是明洪武年間,相傳幫朱元璋打天下的軍師劉伯溫精於八卦占卜術,而這套法術乃是東方朔為盲人所創。東方朔生活的年代,盲人因無生計出路,只好替人做牛馬拉碾子推磨,受盡欺淩折磨,東方朔對盲人的境況非常同情,於是創八卦占卜術,教盲人替人推測吉兇禍福以指導人的行為。當時東方朔所創的八卦占卜術是以《易經》為理論基礎的,具有辯證法思想。盲人獲得了謀生的手段,由牛馬地位躍為先生地位,境況發生明顯變化,於是盲人皆尊東方朔為宗師。明劉伯溫傳奇式的神機妙算更提高了八卦占卜術的聲譽,於是尊師祭祖活動又一次興起,決定增修朔廟和朔墓。 盲人們費盡心機,覺得修建應體現祖師的風格和作為,集議的結果是鑄一個特大的香爐。鑄成的香爐高2米,長3.5米,室內安置不下,放置廟前,名之曰“香爐大其廟”,取其意:身卑風格高,廟小香火盛。這也算深得其師的精微。

  朔廟、朔墓由於為歷代不同人士所建,因此情意不同,妙趣橫生。歷經滄桑變遷,朔廟僅存畫像讚碑,已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朔墓也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瞻拜者絡繹不絕。

  東方朔後裔

  據東方合墓誌銘記載,東方合的曾祖即東方朔的第二十五代傳人是東方膺,北魏永平中(508—511)任青州長史,墓誌銘説他“弼政三齊則羽儀人物,佐清千里則令范當時”。東方合的祖父是東方老,墓誌記載:“祖老,齊特進,又遷濟、益、南兗三州刺史”。這裡説東方老在北齊位特進大夫(榮譽銜),後來又先後當上了濟州、益州、南兗州刺史。 這在正史中可找到佐證,《北史卷三十一列傳第十九高允》 附載:“東方老,安德鬲人(即現在陵縣人)……文宣受禪,封陽平縣伯,位南兗州刺史”。史書還記載,東方老是一有名戰將,先是為高昂(項羽式的人物)的部曲,出生入死,經臨多次戰陣,為北齊的奠基人高歡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高歡的兒子高洋登基後就封東方老為陽平縣伯,南兗州刺史。東方老後來作為一名重要將領率大軍征南梁,雖然開頭取得一些戰績,但後來遇到連綿大雨,遭到“水淹七軍”的慘敗,東方老被梁俘捉,隨即遭殺害。東方合的父親東方榮,隋右武衛長史,是皇帝羽林軍的官員,這個官職是皇帝的親信人員才能充當的。東方合二十歲就很有名聲,“齬年闡譽五車,富於經典六藝”,在隋唐變革年代,也曾在軍中任職,到唐朝統治穩定後,也想致力於文官事業,可是忽然于672年死去,葬于家鄉。東方合的墓誌銘記載了東方朔第二十五到第二十八代傳人四代人的身世,文字記載的時間跨度(508—672)為160年左右,可是卻經歷了北魏、東魏、北齊、隋、唐五個朝代,這段歷史正是中國歷史上由亂到治的動蕩時期,可是從東方膺到東方合四代人儘管朝代變遷,每代人都在不同朝代的政治舞臺上處重要地位,由此可見東方朔後裔頗有其祖遺風。

  唐代林寶所著的《元和姓纂》一書使我們多了一些對東方朔後人的了解,《元和姓纂》對“東方” 姓氏的解釋是:“伏羲氏之後,帝出於震,以主東方,子孫因氏焉” ;又寫道:“平原厭次漢太中大夫朔,字曼倩。唐禮部員外郎,東方虬雲朔之後,生顥,左拾遺”。這樣我們就知道,東方虬也是東方朔的後人,東方虬還有個兒子東方顥,官至左拾遺。東方虬是武則天時的左史,武則天執政在685—704年間,東方虬也應是這個時期人,從時間上看,前邊提到的東方合是死於唐高宗年間,而東方虬活動在武則天時代,這正是一代人的時間差,因此,從時間推算,東方虬應是東方朔的第二十九代傳人,而其子東方顥則為第三十代傳人,這樣東方朔又多了兩代後人。

  東方虬也是著名文人,他最讓人熟悉的是關於“賦詩奪袍”的事。武則天稱帝後,一天率百官遊洛陽南龍門,遊到興處,武則天命百官賦詩,才思敏捷的東方虬詩先成,武則天閱後大悅,賜錦袍一襲讓東方虬穿上。一會兒,內供奉宋之問的詩又成,宋很善於拍馬屁,他把本來遊山玩水的事説成:“吾皇不事瑤池樂,時雨來觀農扈春。”把遊玩説成體察民情,播散時雨,宋之問的馬屁正拍到武則天的癢癢處,所以武則天又馬上把東方虬的錦袍奪過來轉賜宋之問。後人對武則天的做法很不贊同,元好問做詩:“若從華實論詩品,未便吳儂得錦袍。”東方虬雖然在鬥詩方面敗給宋之問,但人品卻比宋之問強得多,宋之問諂事張易之弟兄,張敗後,宋被貶瀧州,他從貶所逃回來,藏到朋友家,又靠出賣朋友和太平公主挂上鉤,到太平公主敗亡後被處死,而東方虬卻正身立朝,他標榜要:二百年後乞于西門豹作對。“東方”對“西門” ,“虬” (龍的一種)對“豹”這果然是絕好的對子,西門豹是歷史上有作為的官,為民除害,東方虬要和西門豹作對,顯然更深得用意是要追隨西門豹,要做一個和西門豹相提並論的人,這看出他為官處世的意向。東方顥也是位詩人,有的地方提到他曾被列為開元十八學士之一。 供稿 趙春萬

【訂閱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