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向佳明 湘潭
這幾天,一撥接一撥的外地人來到湘鄉市毛田鎮齊心村,在村裏那座幾乎不長樹木的山上“看石頭”,不少村民這才知道,那些怪石頭是化石。
小山丘藏有大量化石
3日下午,記者來到齊心村,只要提起那座“奇怪的山”,村裏幾乎人盡皆知。這座小山距離地表的相對高度大約只有100米,山上的一些石頭佈滿粗糙的紋路,有些類似貝殼。
村主任周雄軍介紹,他小時候在山上放牛,就經常看到這些石頭,直到後來村裏的高中生告訴他,他才知道這是化石。但村裏沒在意,直到一星期前,湘潭市一位記者來採訪,發現了這些石頭,他們才向上級部門彙報。8月30日,湘潭市國土局、湘鄉市國土局請湖南省地質調查院的專家羅海晏現場考察,確認這些是化石。
化石距今近3億年
羅海晏介紹,這些化石形成于石炭紀中期,距今已接近3億年的歷史,為“腕足類化石”,也就是民間俗稱的貝殼化石。在齊心村發現這種化石,説明在很多年前湘中一帶是一片淺海。
記者發現,在齊心村其他地方樹木鬱鬱蔥蔥,唯獨這座山只有一些灌木,周雄軍説,村裏曾在山上種樹,但沒有成活。羅海晏解釋,這跟岩石的性質有關,因為有化石的地方鈣成分比較高,風化也不徹底,風化出一點土壤,就被雨水帶走了,植物長得就不如別處。
專家稱達不到建保護基地的標準
羅海晏介紹,這個化石群,長度延綿近10公里,是整個湘潭市目前發現的最大露天化石群,“不過還達不到建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地的標準”。
羅海晏提出了自己的理由:“這裡的化石,對於整個湖南地區來説,並不新奇。在邵陽、漣源一帶發現的化石更多。其次這些化石個體不夠大,同時泥質太多,表面風化程度太高,美觀度也不夠。就其研究價值來説,學術界關於湘中一帶的地形已經有了大量專著,因此價值也不算大。”
不過,羅海晏建議,將該化石群作為學校的教學基地,供師生們科普之用。毛田鎮政府的幹部説,鎮里正在考慮這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