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姓氏源流

商朝著名忠臣比幹子孫曾為避禍改姓孫

2014-06-09 13:12     來源:內蒙古日報     編輯:李典典

  孫姓與商末的比幹有什麼淵源?荀子的後代為什麼要改姓為孫?

  比幹子孫為何改姓孫?

  和趙、錢相比,孫姓的來源就更加複雜了。

  第一,出自子姓。誰呢?商朝著名的忠臣比幹。大家都知道,比幹是被商紂王子害死的。比幹是紂王的叔叔,也姓子。他死了以後,他的子孫為了避禍,不姓子了,改姓孫,即在“子”的右邊加了個“小”。

  第二,出自姬姓。這也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後代。這支與上面那支是沒有血緣關係的。

  第三,出自媯姓。這又是非常古老的姓,是誰的後人呢?舜帝。這是孫姓非常重要的一支,被齊景公封在樂安,也就是今天山東博興縣那一帶。後來,由於齊國內亂,這一支逃到了吳國,住在富春。這一支裏出了誰呢?中國古代軍事理論的泰斗孫武。

  第四,還有一支,出自羋姓,非常怪的一個字,現在不大有人會寫了,這是春秋時期楚國貴族的姓氏。春秋時楚國的大官孫叔敖,本姓羋,名敖,字孫叔,因為先秦人習慣將字放在名之前,所以楚國人就通稱其為“孫叔敖”。孫叔敖開發水利,得到了楚人的擁護。他死了以後,子孫以之為榮,其中一部分便以“孫叔”為姓,還有一部分就以“孫”為姓。

  還有第五個來源,中國著名思想家荀子之後。荀子,名況,字卿,諸子百家之一。西漢時,因為宣帝名字叫劉詢,要避諱,同音的荀字也在其內,宣帝便下詔書,命令荀姓改為孫姓。後來,有些人又改回荀姓去了,有些人沒有改回去,就成了孫姓的一支。

  第六,改自複姓夏侯。漢朝開國功臣夏侯嬰的後代中就有人改成了孫姓。

  春秋時,孫姓主要分佈在河南濮陽和山東博興這兩個大本營。到了春秋末年便開始移動,河南的孫姓往山西走。戰國時,山東博興出自媯姓的一支孫姓,有了很大發展,成為了孫姓的主幹,秦漢以後,這一支逐漸遷徙到了山西、浙江、湖北境內。三國時,孫吳割據江東,孫姓迅猛發展,名門大族輩出。唐朝末年,黃巢起義爆發,河南陳留的孫姓中出了一個叫孫俐的將軍,率兵在閩、粵、江右一帶作戰,後受封東平侯,他最後定居在今天江西寧都一帶。他的後人後來又遷到了福建、廣東。清康熙年間,其中的一支便遷到了廣東香山翠亨村,這就是孫中山先生這一支的來歷。孫中山先生雖然出生在廣東香山翠亨村,但是他的祖先代代可考,可以一直上溯到河南陳留,這很清楚。由此可見,中國姓氏文化的流動與發展,是很豐富和迷人的。

  總之,孫姓的播遷脈絡是非常清晰的。唐宋以後,孫姓遍佈大江南北,其中也不乏兄弟民族,我們就不一一介紹了。今天,孫姓人口在全中國姓氏當中排行第12,有1800萬人。

【訂閱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