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巷26號沈氏在福州聞名遐邇,提到沈家,人們總要將他家與馬尾船政聯繫在一起。因為沈葆楨是近代中國歷史上的著名人物,他曾擔任過清政府船政大臣、兩江總督等職。他的四子沈瑜慶曾在江南水師學堂供職,長孫沈翊清擔任過船政大臣,他的另一些後裔也有多每人平均在馬尾船政局供職過,有的還擔任過馬尾海軍學校的校長。不過,我們還應該知道沈葆楨這位中國海軍之父、馬尾船政局的創始人,他家還是個重視讀書求功名、書香延續的大家族。自沈葆楨的父親起,直至沈葆楨子孫後代多為讀書人。百餘年來,宮巷沈家後代繁衍生息,人口眾多,詩書傳承,既有飽學中華文化之士,也有留學國外學貫中西的人才。他們家男孩、女孩都愛讀書,許多人都是我國的精英人物,因篇幅有限,本文簡單介紹沈葆楨及其長房後裔中嗜書好學的幾位人物。
沈葆楨是一位好學之士,出生於教師之家。其父親名廷楓,字丹林,為清道光年間舉人,曾上京趕考過但未高中,一直以教書為業,家中日子過得較為貧寒。沈廷楓娶林蕙芳為妻,她是林則徐的六妹。林蕙芳未出嫁時跟母親做女工,每天晚上聽父親林賓日教兄弟讀書吟詩作詞,便默記心中,對照詩文,也略識文墨。為人婦後,生活雖然清貧,但她相夫教子,重視家庭教育,從不讓孩子們廢學過。在母親的教導下,沈葆楨5歲開始讀書,少時他還未掌握學習方法,母親逐字講解,有時還為他抄寫書本,為其閱讀古文提供方便。年紀稍長,他隨父親到任教的學館讀書、學習,回家後,母親照樣嚴格要求,還要檢查他讀過的書。在父母的培養下,沈葆楨自幼嗜書好學,讀完家中書籍,舅舅林則徐家中“七十二峰樓”的藏書,又成為他的精神食糧。沈葆楨13歲那年,父親帶著他進京趕考,途經蘇州時,便將他寄託在舅舅林則徐的衙署上。當時,林則徐正擔任江蘇巡撫,沈葆楨隨舅舅一家人,在江南讀書、生活了半年時間。林則徐好學、務實、勤政,言傳身教,對他影響很大。
從江南回閩後,沈葆楨勤奮苦讀,後來終於得中進士,入選翰林院,當了三年庶吉士,散館後又任三年編修。此後又歷任江西九江知府、江西巡撫等職,後丁母憂歸閩。沈葆楨為官後並不富裕,他在福州宮巷只能購置一座明代的舊宅,這座大宅院就是現在的宮巷26號。沈葆楨家的廳堂上曾高挂“詩禮傳家,文章華國”的對聯,就是希望子孫後代都能飽讀詩文,知書達禮,華文耀天下。沈葆楨丁憂期間,開了一間字畫裱褙店,為人寫對聯等,閒暇時常在書房裏勤奮讀書,此書房今尚存。後來閩浙總督左宗棠慧眼識珠,賞識沈葆楨的人品與才幹,便三顧宮巷沈府請其出山,還上疏朝廷,力薦其創辦福州馬尾船政局。沈葆楨被清廷任命為船政大臣後,重視學習新技術,接受新事物。為了船政建設,他還開設學堂,聘請外國教師授課,培養既懂外語、又懂科學技術的學生。他不但要學生與工人們“師夷之長技”,自己也努力學習先進的西方科技知識,更好地管理船政。在總理船政事務的8年間,他縱橫捭闔,不負眾望,為近代中國培養了大批海軍將才。在這些人才中,近代中國著名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嚴復就是其中之佼佼者。
沈葆楨非常重視兒孫們的學習,常在家信中要求他們好好學習。沈翊清是沈葆楨的嫡長孫,大約兩周歲開始認字,幼童時即聰慧過人,沈葆楨在撰述父親丹林公行狀中曰:“問(丹林公)諸小兒以唐人登高詩,惟翊清能歷歷舉以對,讀書有種矣。”沈葆楨對其格外疼愛。沈葆楨在同治三年(1864年)八月二十七日家書中曰:“托舜卿帶《十三經集字》三部,以為入學認字之用,一與月亭之子,一與熙官之外孫,一與翊清。”説明他對子孫輩讀書極為重視。沈葆楨丁憂期間,在家中常督導子孫們讀書,並延聘多位名師到府上為子孫們授課。沈葆楨在“巡臺”期間還要求翊清等人給他寫信,他閱後再作評價後寄回,可見其對後代多麼關愛。他在兩江總督任上也常寫信督促子孫們用功讀書,體現了他對後代的殷切期望。書香之家的熏陶,名師的指教,庭訓的期望,激勵他走向求功名的路途。光緒五年(1879年),沈葆楨病逝于江寧任上。翌年,長子沈瑋慶也病逝。身為長子長孫的沈翊清在痛失祖、父後,仍勤勉力學。他上事繼母(為陳衍姐,故陳衍稱翊清為外甥),下課諸弟,因家貧緣故,不得不挑起全家生活的重擔,進入船政差遣,學習船政業務以續祖志。他邊工作養家邊抓緊時間學習,光緒九年(1883年),承襲一等輕車都尉世職,翌年,充船政總稽查,旋就職同知。光緒十五年(1889年),沈翊清中舉,此後他歷任多職,對船政功績極大,後因積勞成疾,48歲就英年早逝,其生平事跡被清國史館立傳存檔。沈翊清生前曾被派赴日本閱視新兵操法,著有《東遊日記》。
沈覲平是沈葆楨的嫡長曾孫,他出生時,沈葆楨為兩江總督,正好北上京都述職,病中的他喜得家訊,故為長曾孫取名覲平,乃朝覲平安之意。沈覲平母親林瑞雲出生書香之家,頗通詩文,她注重詩書傳家,曾課覲平兄弟讀《毛詩》《爾雅》等書。當沈翊清入都應禮部試時,她就命覲平兄弟寫送行詩,還要他們給在京城的父親寫信,見兒子下筆不成句,就以手點《曾文正公家書》授之,説:“讀此可作書。”沈覲平少為經義治時詞章之學,好作鐘詩。他愛好讀書、藏書,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家中在宮巷裏第西築室數楹,後樓即為藏書樓“飲翠樓”。覲平為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優貢生,但卻不愛做官,常在藏書樓中以讀書、研究目錄學自娛。他勤於校勘,所讀之書,丹鉛之跡,斑駁行間。他曾作筆記十余卷,對清代朝政、時局、人物、掌故等多有記載。又輯刊沈葆楨古文辭一卷,還撰寫沈葆楨年譜,取材宏富,惜未脫稿,年僅46歲即得病去世,後其撰著多散失。
沈祖牟是沈葆楨的嫡玄孫,他在家庭影響下,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中,耳濡目染,亦嗜書好學。早年曾就讀于上海聖約翰大學及光華大學,是一位文學愛好者,在大學期間寫了不少新詩,頗受徐志摩的賞識。他在廈門主編《南天詩行》的同時創作了大量的散文、隨筆、詩歌等文學作品,發表在《真善美》《文學社》《國光日報》上。1936年2月當鬱達夫到福州時,沈祖牟即與文化界人士舉行歡迎會,熱情款待鬱達夫,邀請他觀賞閩劇,並請他為《閩劇》雜誌寫文章。1936年3月29日,沈祖牟還邀鬱達夫到宮巷住宅中做客。他酷嗜收藏圖書,所藏古籍上萬卷,均存于書房“耑齋”中。他還重視蒐集、整理、研究歷史資料與鄉邦文獻,著有《福建文獻述概》《謝鈔考》《李卓吾文考》等。沈祖牟38歲因病去世,1955年其夫人將其藏書全部捐獻給福建省圖書館。
沈葆楨的嫡來孫們也都接受過高等教育,現均已退休,他們中有教授、高級工程師,在各自崗位上作出貢獻。如今,宮巷沈家的下一代們依然秉承祖訓,努力學習,詩書傳承,書香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