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商丘出現了沈、宋、侯、葉、余、劉、高、楊八大家。葉家之所以被列入“八大家之一”,是因為葉家出了一位名叫葉廷桂的明朝重臣。葉廷桂一生文治武略,叱吒風雲,曾任明朝戶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總督薊遼軍務等職。崇禎吊死煤山之後,因奸臣當道,葉廷桂扶持福王朱由崧逃到南京,後葉廷桂離開南京,長期在閩浙生活,直至病死於斯。病死後,其子葉元滋將其靈柩運回故里,殯葬于虞城縣葉老家。2006年7月5日,葉廷桂後人在其墳墓中發現一具女木乃伊。
葉氏祠堂裏的葉氏牌位
葉氏祠堂
葉廷桂畫像
《商丘葉氏家乘》雲:“始祖諱受,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縣吳門鄉,明洪武平定江西,從軍八年,任歸德衛冠帶總旗,遂卜居郡東谷熟鎮東北七里余白河三陽家焉,是為商丘葉氏始祖。卒葬村北裏許,子二,福興、福善。”
商丘葉氏始祖名叫葉受,原籍江西吉安泰和縣吳門村,明洪武年間,因在江西立下戰功,葉受被皇封為歸德衛冠帶千戶,並在離歸德府不遠的谷熟鎮東北部安了家,後來這個村子被命名為葉老家。
葉家之所以被列為商丘大家,這和葉受第八世孫葉廷桂有很大關係。葉廷桂是明朝重臣,曾任兵部左侍郎、總督薊遼軍務等職。因為當時戰亂仍頻,葉廷桂南征北戰屢立奇功,葉家屢受皇封,其家眷僅被封為誥命者就有30余名。葉家崛起後其子孫詩書傳家,崇文尚武,明清年間有30余人考取功名,葉氏一門成為商丘的名門望族。自葉廷桂起,商丘名門皆與葉家交遊甚厚,並通婚。葉氏家族繁衍生息,幾百年過去了,商丘葉氏一門人丁興旺,葉氏擁有人口2萬餘人。在他們中間有的從政為官,功名顯達,有的閉門著書,淡泊名利,他們不僅為世人留下了許多文化遺産,而且留下了許多美麗的傳説。
1 葉廷桂其人
葉廷桂在商丘歷史上是頗有名望的歷史人物,生於明萬曆十二年(1584年),卒于清順治三年(1646年)。《商丘葉氏家乘》雲:“葉廷桂長軀偉腰腹,高八尺余,面方暫,垂耳戟髯,聲如洪鐘。”葉廷桂歷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山西巡撫駐節大同、戶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總督薊遼軍務等職。
葉廷桂少年家貧,酷愛讀書,胸懷大志,膽略過人。天啟壬戌(1622年)京城會試,金榜題名,登進士第,此後,葉廷桂官運亨通,青雲直上,授戶部主事,專理九邊軍餉及禦馬監草場。
葉廷桂進士及第,授官戶部侍。他性情耿直,剛正不阿,不結私黨,因此受到朝內閹黨九千歲魏忠賢的嫉妒和排斥。
崇禎四年(1631年),葉廷桂出任陜西分巡道。當時,流寇四起,國境告急,秦撫練説葉廷桂有將才大略,可當平寇大任。禦準調葉廷桂分巡關內道,特救監軍之職。葉廷桂率眾連戰連捷,繳獲器甲輜重無數。7月,葉廷桂督諸將合總兵王承恩軍圍攻賊巢。不久,葉廷桂又用計擒獲了賊首劉瘤子。屢誅賊首,提起葉廷桂,匪寇失魂喪膽,秦中自此太平。
葉廷桂剷除匪寇,平定天下,且為政清廉,為國蓄財。葉廷桂于崇禎八年遷山西按察使。同年,葉廷桂在大同城內開馬市,一年為朝廷獲馬10萬多匹。因他節用有度,又盈餘白銀6萬多兩,如數上交國庫。崇禎皇帝稱讚葉廷桂“智勇雙全,廷臣無出其右者”,對葉廷桂加封三代,其長子葉元滋被封為錦衣衛副千戶世襲。
明朝末年,腐朽的大明王朝如西山薄日,風中殘燭,內亂有李自成率領農民軍自陜西造反,外患有滿清官兵覬覦中原。崇禎八年,清兵犯境,葉廷桂出征,使西北邊陲得以安定。後清兵再侵入關,葉廷桂僅一個月時間,經百餘戰,且連戰連捷。
崇禎十四年(1641年),清兵圍困錦州甚急,寧遠關明勁旅損失殆盡。同年10月,崇禎皇帝特命當時患病的葉廷桂移軍至洪承疇原駐地寧遠關,他毅然接受了此一重任。他本想只手補天,但當道者兵甲不給,糧餉不供,並且兵部尚書陳新甲又暗與清當權者辱國講和,使葉廷桂督遼受阻。葉廷桂督理軍務初有眉目,見朝政日益腐敗,知大局已定,自己病甚,便上書崇禎還鄉。
崇禎十五年(1642年),清兵攻陷松山,大明朝北部江山元氣喪盡。此時葉廷桂帶病攜眷到山東,忽聞歸德已被農民起義軍攻陷,便打消回家念頭,前去兩淮和長子葉元滋相會。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領起義軍攻入北京,崇禎無奈吊死煤山,大明王朝滅亡。葉廷桂扶持福王朱由崧逃到南京。後葉廷桂至杭州,準備到臺灣居住。途中屢遇海盜,他無奈返回浙江衢州。清順治三年,葉廷桂卒于衢河客棧,享年62歲。可憐一代忠勇之臣,竟因朝廷腐敗而他鄉做鬼。葉廷桂死後,其子葉元滋將父親靈柩送返故鄉。
2 葉元滋和葉元澍
葉元滋,字荃伯,明錦衣衛理刑正千戶。葉廷桂生有四子,元滋是其長子。葉廷桂因軍功顯著,皇帝御筆親封其子葉元滋為錦衣衛副千戶。當時,葉元滋年僅19歲。
葉元滋雖年少,但官封錦衣衛正千戶後老成持重,因此後來被擢升為理刑正千戶。後來,葉元滋奉命督差兩淮鹽務,為官清廉。當時雖北方寇亂,但南方仍繁華富庶,許多富商廣建園宅,爭豪比富。為了發財,一位富商想用重金打動葉元滋,葉元滋拒收。後甲申之變,葉廷桂隨朱由崧至南京。葉元滋也辭官不做去南京找父親。後葉廷桂亡,葉元滋費盡週折將父親的靈柩運回河南歸德府葉老家。
明朝滅亡後,葉元滋絕意仕圖,以奉母終。清朝天下初定後,為穩固自己的統治,便蒐求明賢臣在本朝任職。因為葉氏父子聲名遠震,葉元滋便被薦至清廷做官,但葉元滋絕意仕圖,閉門不出。在葉老家西北部種竹守節,以表自己的心態,並直至天年。至今,在葉老家有一村莊名叫竹園集。其村名來歷便由葉元滋而起。葉元滋葬父後種竹千竿,併為該園名曰“竹構”,後稱“竹園”,再後來竹園漸成集市,“竹園”便更名為“竹園集”。
葉元澍,字公霖,號雲壑。其祖父葉呈秀和葉元滋祖父葉呈春為胞兄弟。其父葉廷植和葉廷桂為同一祖父。葉元澍生前曾任滎澤訓導之職,《葉氏家乘 司訓公傳》雲:“性洞直亢爽,負氣節,善讀書,敢直言,生平獨喜遠遊。”葉元澍平生淡泊政治,自出道起至死,一直任訓導之職,曾步行幾萬里,踏遍全國名山大川,78歲仍遊衡山。臨死之前,他還唸唸不忘“惟中嶽絕余跡”。
葉元澍善遊,也善於寫詩。因為不願與滿清當權者合作,順治初年,侯方域在商丘召集文友組織復社,葉元澍曾與高辛陳明誠、郭村李山林、柳河田作澤、胞弟葉元溥組成“五隱詩社”,其社址在今開發區平臺鎮。其詩作頗多,現在流傳的詩篇大都和他遊覽有關,其著作有《逸園詩稿》、《廣武省宿齋稿》、《楚遊草》。
3 商丘葉氏遺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300多年的悠悠歲月,中國發生了滄海桑田的變化,一切都物人皆非。葉廷桂去了,葉元滋和葉元澍也去了,還有他們許多做官的子孫也去了。但他們並沒有從人世間完全消失,他們不僅給人們留下了可做史鑒的記載,而且也留下了許多文化古跡。
木乃伊:2006年7月5日,人們在葉廷桂墓內發現一具女幹屍,其幹屍保存完好,頭上有白色頭髮,胳膊尚能伸縮,耳垂上還有清晰的耳朵眼。據村民葉修道介紹,這具女幹屍是葉廷桂之妻李氏的屍體。葉廷桂生前有4位夫人,其排序為李氏、劉氏、蔣氏、帥氏。商丘市博物館館長王良國説,這是商丘市發現的首具幹屍。
蓮子坑和蓮子疙瘩:蓮子坑位於葉老家村前,有20余畝,其形狀呈“凸”形。據當地村民介紹,蓮子坑北面的一片宅基以前名叫後官宅,是葉廷桂住宅。蓮子坑往北有一條小溝,出了後官宅,葉廷桂和其家人便可在此小溝坐船往南到蓮子坑去玩耍。蓮子坑內的蓮子疙瘩是一個大土堆,是當初坑內供人休憩的小亭的遺址。後小亭廢棄,坑內留下這一大土堆。另外,在葉老家村和李閣村之間,還有一片長方形的地塊,當地人都説那是馬道遺址,當初為供葉家青年男女跑馬練武,葉家便將此處定為馬道。
葉氏牌坊和去思碑:在商丘老城內的葉隅首,有一過街牌坊,附近有一下馬牌。此牌是當時崇禎皇帝為紀念葉廷桂及其顯赫戰功而立的。過此牌坊,文官下轎,武官下馬。據一些老年人講,“文革”以前,從商丘到永城的官道兩旁還立有許多誇官碑,上刻葉廷桂生平戰跡,以讓路人了解葉廷桂的功績。
同樣,在山西省垣曲縣,至今還保留著一塊去思碑,當初葉廷桂在此剿除匪寇,百姓方得安寧。葉廷桂為官清正。後葉廷桂離開垣曲,為表示對他的思念之情,當地百姓為他立了此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