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家族故事

新一代“喬致庸”武漢三鎮打江山

2008-09-03 09:59     來源:三晉都市報     編輯:賀晨曦

 

   未來屹立在長江岸邊的晉商大廈

 

  2007年秋,一座晉商大院風格的三星級會所,在寸土寸金的武漢市江岸區五福路上落成。無論館外檐下夜夜亮起的紅燈籠,還是商會活動時門前成排停放的“鄂”牌轎車,無一不讓在這裡住了幾十年的“老漢口”們驀然意識到,原先只在電視中看到過的晉商,正在以另一種更為逼真的方式,走進他們的視野,在他們的身邊落地生根。

  事實上,當越來越多武漢人發現“晉商來了”的時候,這群人已經在當地打拼了多年。他們像當年的“喬致庸”們一樣,以獨有的姿態和氣勢,沉穩而激進地超越著自我也超越著過往。在長江漢水交匯的地方,一群遠離家鄉的山西商人,正結伴崛起!

  襪子經濟,平遙人勇闖漢正街

  行走在商鋪雲集的武漢漢正街上,聽到平遙方言的幾率之高,相信會令所有初到此處的山西人吃驚。對大多數山西人來説,“漢正街”是一部曾經熱播的電視劇的名字。但在許多平遙人看來,它卻具體到是家人寄來的匯款,生動到是親朋打回的長途電話。

  目前在湖北省的40萬山西人中,直接經商的有兩萬多人,其中一萬多人分佈在武漢市。若再具體下去,那便是,在武漢市的一萬多人中,有5400多人在漢正街。而這些人,全部來自平遙。

  漢正街所在的漢口,扼長江、漢水兩大水道咽喉,明清時便是天下商賈聚集之地。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正如日中天的山西商人和陜西商人聯手,在這裡建起當地最早最大也最氣派的會館“山陜會館”,當地人稱“西關帝廟”。會館在當地影響極大,以至附近地段隨之易名“關帝街”。如今的漢正街博物館內,兩塊字跡斑駁的“山陜會館”界碑,便是盛極一時的老晉商在這塊商家必爭之地上留下的最後一抹痕跡。當那段曾經恢宏的晉商湖北史遙遠陌生得幾近傳説,從當年的晉商故里走來了一群市場經濟趕潮人。

  最初來武漢做生意的平遙人,幾乎都與襪子有關。上世紀80年代,平遙出現一大批生産襪子的家庭小作坊,陸續有人背著自家紡織的襪子到武漢謀生,因為生意好做,之後多年,由親及友,由一及十,這支隊伍迅速擴容,以杜家莊和寧固鎮尤為集中。杜家莊鄉蘇家堡村共有500多戶2000多人,在漢正街經商的便有五六百人。而他們的經營範圍,經歷多年演革,一步步擴展至從義烏等地批發的襪子、服裝、鞋類及各種針織品。年貿易額達一億元左右,佔整個漢正街總貿易量的1.2%。

  漢正街上平遙人最集中的地方,莫過萬商白馬商城。偌大的商城內,一二層的商鋪攤位十之八九是平遙人在經營。37歲的韓永峰來自平遙縣灘頭村。家族中最早來漢正街的是他的堂弟,幫老鄉守攤的堂弟回鄉探親時,又帶出他們夫妻二人。如今他和堂弟合夥的襪子內衣生意做得風生水起,除在商城大門一側有一間位置絕佳的底商外,他們還順便經營著過道對面一間生意同樣不錯的內衣店。24歲的張霞7年前從平遙縣蘇封村來漢正街幫人守攤,兩年前回鄉結婚後,與丈夫重返漢正街,開起一家屬於自己的內衣店。雖然位置有點偏,卻也“比在家強得多”。

  2005年,平遙縣政府投資40多萬元在漢口成立平遙商會,成為北方地區在這裡建起的第一家地域性商會。而上世紀80年代最早一批平遙商人帶來這裡的孩子們,如今已經長大成人,有的已經接過父輩衣缽,在漢正街上支起了自己的攤位。有一點像是當年執著于“頂上功夫”的溫州人,從“腳下生意”做起的平遙人,就這樣,在遠離家鄉的漢正街上打拼著、擴張著,星星點點,傳承著一個古老商幫最原始的商業基因。

  資源互補,荊楚崛起晉商中堅

  小小的襪子造就了改革開放後在湖北的第一批晉商,而之後成為湖北晉商中堅力量的,卻是他們完全陌生的另外一群人。

  因為改革開放和晉鄂兩省間天然的資源互補,屬於這群人的更大的成功,其實是遲早之間的必然。湖北是缺煤大省,年耗煤量的95%要靠從外省調入,而山西又是著名的“煤都”,兩省經濟互補性之強有目共睹。因此只比平遙襪商稍晚一步,一批嗅覺敏銳的新晉商開始遊走在晉鄂兩地之間,做著與煤有關的生意,在推動兩省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成功地進行著自己的資本積累,一躍成為湖北晉商中的翹楚。

  當地公認的説法是,這批晉商大致可分為三部分:祖籍山西,父母系南下幹部,自幼在湖北生活長大的山西湖北人;改革開放後前來湖北創業的山西人;與山西有著各種淵源和有山西情結的外省人。

  45歲的武漢人和集團掌門人王耿,祖籍山西汾陽,父親是南下幹部,其本人生在武漢長在武漢學在武漢。王耿上世紀末開始創辦經濟實體,如今他身後的武漢人和集團,廣泛涉足鋼鐵、煤焦、房地産等業務,發展十分強勢。2007年,該集團以60億資産排在“全國民營企業500強”第102位,王耿本人則上了胡潤富豪榜,並被評為該年度“湖北十大經濟風雲人物”;河津人范永康當兵後留在武漢,由他出任總裁的武漢中原實業集團,亦是房産開發、工程建設、黃金飾品加工零售和賓館酒店、醫院等多業並舉,係當地軍隊和地方優秀企業;本世紀初赴武漢發展的太原人郭紀平,其名下的寶海物貿公司,和王耿的人和集團一起,每年為武鋼供應著數百萬噸的焦炭,保證了武鋼的原材料供應;祖籍山東的武漢人劉漢平,十八九歲起便在晉鄂兩地間往返做著煤炭生意,早已從心底裏將山西視為第二故鄉,他本人也深深地融入了當地的晉商圈子。如今其名下的武漢生資燃料公司,為湖北各大火力發電廠提供電煤,供應量佔到全部民企供應量的20%……

  當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在政府與商人間起橋梁作用的商會組織出現便成為必然。2006年9月2日,湖北晉商聯合會在距“山陜會館”舊址不遠處的江岸區五福路成立。會員企業除太鋼集團、汾酒集團、澳瑞特、榆次液壓有限公司等省內大型企業的分支機構外,其餘多是在煤炭、鋼鐵等行業打拼多年,資産雄厚的晉籍在漢民營企業家。商會成立不久,固定資産超千萬元的大中型會員企業便達50家,涉及房地産、煤炭、鋼材、酒店、路橋、醫藥、化工、食品等十多個行業,運營著近300億元的民間資本。

  可以説,在這個商會的每一個成員背後,幾乎都有一個與山西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企業,和一支數字可觀的民間資本。

  商會搭橋,聯手打造投資航母

  余秋雨先生在他的《抱愧山西》一文中指出,舊時山西商人能快速地打開大局面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可歸結為其結隊成幫的群體行為,而不是偷偷摸摸的個人冒險。“一批又一批的所謂‘聯號’,或是兄弟,或是父子,或是朋友,或是鄉鄰,組合成一個有分有合、互通有無的集團勢力,大模大樣地鋪展開去,不僅氣勢壓人,而且呼應靈活、左右逢源,成一種商業大氣候……”

  湖北晉商聯合會執行副會長張愛慶亦認為,孤立的一個企業很難成大事情,而且也很難爭取到地方政府的支援,而商會出面搭橋,把大企業團結在一起,能夠爭取更多、更好的發展機會。

  商會成立不久,由幾家核心會員企業融資的實體湖北晉商投資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並試水。運營的幾個項目個個堪稱“大手筆”:兩個中心 (武漢陽邏煤炭物流中心、華中鋼鐵物流中心)、一個園區(湖北晉商工業園區)、一座大廈(武漢晉商商務區)。幾個項目總投資額將超過100億元,建成後直接産生經濟效益1000億元。

  據張愛慶副會長介紹,晉商投資公司目前運營的陽邏煤炭物流中心項目,計劃總投資4億多元,佔地800畝,項目建成後,將是湖北省最大的集儲存、洗癬配送、電子交易等為一體的現代化煤炭物流中心,一年可為湖北提供超1000萬噸的煤炭資源,不僅可以從根本上解決湖北省煤炭儲備問題,同時還能緩解江蘇、上海、浙江等地區的用煤壓力。該項目已列入湖北拾十一五”發展規劃。

  緊鄰“陽邏煤炭物流中心”的“華中鋼鐵物流中心”項目,徵地面積3000畝,項目總投資32億元,建成後將成為中部最大的鋼鐵物流中心,年吞吐量可達1200萬噸,年銷售額500億元。其強大的電子商務平臺,將引領華中鋼鐵物流由傳統模式向現代化模式轉換,該項目已被武漢市物流規劃確立為“三個現代化大型多功能物流中心”之一,並被中國鋼鐵物流與採購聯合會預定為國家級實驗基地。目前,該項目一期徵地1170畝已基本完成,並進入拆遷程式。

  湖北晉商工業園項目的定位,則為武漢及華中地區的區域性綜合機電園區、武漢市現代化機電産業生産基地、跨國企業全球採購基地、華中重要的機電行業集散地。園區建成後,太鋼、太重等省內老牌國企即將進駐,澳瑞特、大寨核桃露等企業也將前來設廠。

  正在籌建中的晉商大廈,毗鄰武漢長江二橋,坐擁漢口江灘一線黃金地段,建成後將是一個集高端寫字樓、酒店、商貿、住宅等於一體的現代化高檔商務性建築。全部項目建設投資計劃在 年內完成,總投資20億元。大廈建成後,將以嶄新的高度成為武漢市的新地標。

  打造品牌,創新發展反哺家鄉

  曾經“縱橫天下五百年,跨越歐亞三萬里”的晉商,與其説是一個商幫,不如説更是一種信念、一種文化。重塑晉商輝煌,僅靠財富的堆砌,亦不過是空中樓閣。年輕的湖北晉商們,似乎對晉商文化有著分外深刻的認知,並深諳“利以義制,名以清修”的晉商之道。“晉商”,是他們人在異鄉因而倍加懂得珍惜和追尋的品牌。

  商會會長,武漢人和集團老總王耿原是地道的晉商後人。至今山西省城商業街柳巷仍可找到其祖父王子謙的塑像,與其名下百年老字號同成信綢布莊分號的舊址。他的父輩亦個個接受過高等教育,伯父還做過天津銀行的行長。在王耿看來,晉商的本質是文化,晉商重新崛起,必須借助“文化的力量”。

  位於五福路上的晉商會所,已在處處體現這一理念。商會成立之初,他們便制訂了誠信公約,建立了會員誠信考核管理機制。要求會員企業保持晉商誠信,共同抵制欺詐。他們注重會員的學習和素質提高,商會不定期舉辦各種知識講座,開辦了內容品位兼顧的《湖北晉商報》和湖北晉商網。就連會所內的三星級賓館,也在注重實用的同時,著意採納了典型的山西明清建築風格:青磚外墻、雕龍照壁、木製窗欞……進入大堂,兩隻碩大的瓷壇上紅紙黑字,一曰“醋”,一曰“酒”。醋是清徐醋,酒是杏花村。據説,裝修完工後,這裡還將請進關公像和大槐樹……在異鄉,他們不錯過一個細節,向人們展示著家鄉厚重的歷史和文化。

  為了激勵山西學子更好地服務社會、服務山西,湖北晉商聯合會專門設立了“晉商獎助學金”,向在武漢高校就讀的山西學子頒發獎學金和助學金。

  4月27日,“晉商創新發展論壇”在湖北晉商聯合會大力協助下成功舉辦。在論壇發言時,商會會長王耿表示,在湖北發展的晉商遊子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心願,那就是,將山西的大型企業引入湖北的同時,希望能在山西尋找好的項目,回來投資,反哺家鄉,回報桑梓。他呼籲各地晉商,樹立大晉商意識,以國際化眼光高瞻全局,注重産業創新,廣結晉商友,齊聚商幫力,打造晉商品牌,助力中部崛起。

  在江漢岸邊、黃鶴樓腳下激情飛揚著的山西商人們知道,雖然“昔人已乘黃鶴去”,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惆悵失落卻不必有。物非人亦非。對今天的山西商人來説,明清晉商創下的輝煌仍然是一個高度。前人的卓絕無法複製,但卻從不拒絕後來者的超越。

  本報記者翟少穎

【訂閱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