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福州9月21日電 位於福州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三坊七巷裏的福州市辛亥革命紀念館,亦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覺民和現代著名詩人、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家冰心的故居。
踏入深褐色大門,林覺民半身銅像在院中翠竹、臘梅及白墻相伴下,首先映入眼簾。這裡原名楊橋巷,是三坊七巷明清古街區的最北端一巷。以“高於塵世的愛”傳響至今的兩位歷史名人,令一座明清風格的古民居沉澱了不一般的底蘊與故事。
故居外,車水馬龍,一派街市繁華與喧鬧;院落裏,清靜幽雅。廳堂內依舊是林覺民居此時的布設風貌,旁邊的林覺民居室亦在木質的芳香中回蕩歷史的氣息;南北廂房則展示著百餘件辛亥革命史料,浸染著百年前革命志士捨身取義的激情與豪情。
廣州辛亥革命背景、林覺民生平介紹、林覺民臥室復原、冰心與福州介紹,在這個三進院落裏一一呈現。館內工作人員介紹説,2006年這處林覺民、冰心故居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收藏的5幅孫中山福州留影最為珍貴。
一直致力於研究“辛亥革命中福州人的貢獻”的福州學者黃維國告訴記者,廣州起義前,林覺民由日本東京攜6箱槍械到香港,1911年4月的起義中林覺民加入黃興帶領的130余人“選鋒隊”(即敢死隊),臨戰前林覺民寫給妻子一封絕筆書,就是那封纏綿與壯烈交錯、被長久傳誦的《與妻書》。
1911年4月27日,黃花崗起義失敗,林覺民負傷被捕,在廣州天字碼頭英勇就義,年僅24歲。據館中資料介紹,林覺民就義後,其父林孝穎帶著全家離開此處,避走福州遠郊,此處民居轉與謝家。民國建立前後一段時間,冰心(謝婉瑩)在此居住,西廂房就是她的“紫藤書屋”。冰心的散文中多次出現這一老宅中的生活,以《小桔燈》最為出名。
福州市辛亥革命紀念館首任館長、原福建省孫中山研究會副秘書長李厚威回憶,上世紀80年代,林覺民故居淹沒于福州繁華的南後街,院裏院外都是雜草,林覺民與冰心的種種記憶“漸行漸遠”。當時身為一名工人的李厚威不斷上書報端,使得林覺民故居的保留與重修受到重視。令李厚威頗感欣慰的是,1991年,林覺民故居暨福州辛亥革命紀念館成立;今年9月14日,福州市辛亥革命紀念館還被辟為“福建省僑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故居內,復原的林覺民臥室裏林覺民與其妻陳意映的相框並挂墻上,“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吾與汝並肩攜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之景依舊,“立修齊志,存忠孝心”的宏願已成。
在林覺民故居附近,謝家宗祠依舊。就讀全閩大學堂期間,林覺民曾在謝家宗祠創閱報所,謝家宗祠成為他和校內外革命同志聚會交流的場所。
百年之後,林覺民的孫輩現居於北京、福州與漳州,過著低調而平靜的生活。而大陸與臺灣都將《與妻書》收錄為中學課文,表達了兩岸對一位辛亥革命志士共同的紀念與敬仰。
臺灣清華大學副教授劉喚雲近日造訪林覺民故居等福州的辛亥革命紀念地時説,福州對辛亥革命史跡保護得這麼好,辦成紀念館吸引那麼多人參觀,將保護史跡和發揮史跡作用結合得很好,“福州市民很有學習精神”。(中新社記者 張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