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清明,對你來説最重要的是什麼?”記者撥通臺灣的電話提出問題。
一位媒體同行回答:“對我最重要的就是能見到很多表姐表弟,我們是一個大家族,平日裏過年都聚不齊,但清明都會約著一起給老祖母掃墓。”
一位嫁到臺灣的大陸媳婦回答:“清明是我的先生對我最溫柔的時候,因為我公公生前一直是我照料的,每當清明掃墓的時候,先生都會記起我的辛勞,感謝我對公公的服侍。”
清明,慎終追遠,懷想逝者的同時也更珍惜當下。
便民大比拼
每年的清明節臺灣各縣市都有一番便民措施大比拼,今年也不例外。新北市在各公墓設立掃墓服務站,早早準備好燒紙用的鐵絲圍網,並提供各種掃墓用品方便市民取用,免去市民大包小包之苦。64條掃墓專車路線和接駁車早早就在網上公佈備查,市政府官員4月1日分別前往金山、萬里、新店、新莊等地公墓巡視,並對掃墓服務站的工作人員表達感謝之意。
高雄市長陳菊也搭乘掃墓接駁車傾聽民意。高雄市去年清明節設置了7條免費掃墓接駁專車,有市民反映仍不方便,今年便增加到11條路線。此外,高雄市于節前就反覆勸導市民祭拜紙錢可交墓地代為焚化,避免天干物燥引發火災,並安排消防車在各墓地待命,以防萬一。
花蓮縣由衛生局局長出面,提醒市民掃墓時做好防護措施,防止被恙蟲叮咬。因為今年至3月底止,臺灣共有45例恙蟲病確診病例,花蓮縣就佔了11例。
恙蟲喜歡停留在草叢中,恙蟲病為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特有的地方性疾病。因市民掃墓時往往要清理雜草或走過草叢,接觸恙蟲被叮咬的幾率增大,花蓮縣政府為此反覆呼籲市民掃墓時穿長袖衣褲和塗抹驅蟲劑,回家後最好沐浴並換洗衣褲。
創意大放送
今年的清明創意不少。先説臺南新營消防分隊為宣傳防火知識組成“火撲F4”,4位消防帥哥到菜市場呼籲市民掃墓防火,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好多人不僅認真聽完宣傳,還擁上來要求合影。此外,還有漂亮姑娘組成“防火糾察隊”,身上披掛“滅余燼、收垃圾”等口號,配合舞蹈動作,一圈走下來,成功完成宣傳任務。
雲林縣一家麵包店出了奇招,用麵包做成三牲祭品,也就是雞、豬、魚的造型,一組賣150元新台幣,創意新鮮,價格便宜,大受歡迎。來買麵包祭品的一位主婦説,麵包魚和麵包雞都很像,代替真魚真雞環保又健康,“現在都是小家庭,每年的清明祭品都吃不完,浪費掉了,用麵包祭品不錯。”
民俗大復習
每逢清明媒體都要刊發應節的民俗知識,雖是慣例,但每年都有新的讀者,也能讀出新的意味。今年有一篇文章重點介紹掃墓的“禁忌”,令很多年年掃墓的人不敢馬虎,認真拜讀。
文章介紹,清掃墓地,剷除雜草樹根之前,先用手拜祖先,亦即先告知他們要為他們整理房子,所以先不要點香。剷除起的雜草,很多人會棄于旁邊的墓,此為犯忌,因為等於把自家的垃圾丟到別人家一樣,會引起鄰墓的主人來找祖先理論而帶給先人不安,所以應將草帶走或找空地燒掉。在墓間行走時,不可踩踏到墓中心,此對往生者不敬。看到別人墓碑上的照片時,不可指指點點或更不可吐痰或檳榔汁在墓碑上。燒金紙不要超越到別人的墓地。若是家族墓,打開門之前,要先點3炷香向祖先告知,在門口燒7張金紙再進去,此稱為過火。當有犯忌時,採墓旁之青草,在口中嚼一嚼後吐掉。
“清明在臺灣是一個大日子,小朋友再懶,上墳的日子也不敢睡懶覺,乖乖和父母出門,我們就是這樣長大的。”接受記者電話採訪的那位媒體同行説。在一個又一個清明中度過、長大,一些品性便沉澱在我們的血液中,成為了下意識,比如:飲水思源、不忘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