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點滴回憶
猶然記得那年接到北大的入學通知後的那種興奮感。就想許多人對北京與北大的憧憬,我也抱著一種懷古的心情來到了北大。雖然現在畢業了,不過北大給了我許多回憶,現在想起來還是很有意思。
住宿:因為學校的特殊安排,臺生住在勺園,和一些韓國人、香港人等同住一棟樓,我也因此認識了許多在北京唸書的臺生。原來在北大的臺生有這麼多,而且是很早就過來的。在這裡,看到如此多的留學生,我知道了什麼是國際化。認識了來自韓國、香港、印度、寮國的同學,跟他們交流很愉快,這是難得也是難忘的經驗。
澡堂:本地生的宿舍是沒有附設洗澡間的,只有勺園才有,這就使得勺園的學生以為這是基本設施。事實上,澡堂這種設施在臺灣大概只剩軍方還有吧。幾十個人一起洗澡,對我來説,是個特殊時期的難忘回憶。不過,冬天時,女孩子洗完澡從澡堂出來,頭髮還結了一點霜,感覺真是出水芙蓉。
超市:學校的超市真是包羅萬象。記得第一次來到北大,還不知道去哪買棉被電扇等日用品,直覺是去便利商店。不過,2000年那時候哪有什麼7-11,也沒有家樂福大賣場,最後到了百貨公司買齊了所有日用品。後來在校內的超市,發現裏面什麼都有,甚至家電、眼鏡店都在裏面。
三角地:這是個有歷史意義的地方。不過,現在那裏貼出的消息,大都是房子租賃、二手貨物買賣等一些小道消息。倒是北大bbs中的《三角地》版,承擔了傳播許多資訊的地方。
北大的三個大門:北大有東、西、南三個主要出入口。東門附近都是現代化大樓,哲學、法律、歷史、生命科學等科系都在此地。一般人總以為雄偉壯觀,不過,我認為這和一般大學沒什麼區別,因為每個大學都有幾棟可出門面的大樓。西門才是北大的特色。這裡仍保留了蔡元培題的字,語言大樓、辦公樓都是古色古香,可和歐洲的老大學比美了。也因此,許多老外都會在這附近草地上唸書、活動。南門則不敢恭維了。雖然也有些老舊的宿舍樓,但是既臟且破。而且,也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小販進駐這裡。賣雜貨的、粘玉米、盜版書什麼的,搞得好象雜貨市場。
食堂:學校附設餐廳在臺灣的大學是沒什麼作用的,學生大都在校外餐廳吃。我念本科時,也只去過一次餐廳,但餐廳是不同於食堂的。北大的食堂比較接近外國大學的cafeteria。這裡吃飯特別便宜,一餐可能3-6元就能打發。可能也是因為如此,許多“校外人士”也跑進學校吃飯,搞得學校食堂變成大餐廳,有時候校外人太多,使校內真正學生連買飯都買不到。
總之,在住在北大里面,感覺北京與臺灣的校園生活區別不大,那是因為學校的保護政策。研究生最後一年,我自己搬出去外面住,那就真正可以體會什麼是北京了。真正接觸到在地生活,面對北京人,外地的人,各式各樣的人等等。這些人不會因為對方是北大學生就給予什麼特殊待遇,大家都在同一個起點競爭,這可是有趣的人生經驗了。
熱點資訊
- 兩岸青年創客工作坊活動2016-07-27 10:51:00
- 海峽兩岸青少年舞蹈交流展演首次走進大陸少2016-07-26 15:58:00
- 第一屆臺灣高校新聞傳播學系學生來湘實習交2016-07-26 15:20:00
- 芒果拓展訓練營:致“最好的我們”2016-07-26 15: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