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海峽兩岸傳統文化可持續設計研討會在宜興舉行

2020-12-12 02:01:00
來源:江南晚報
字號

  12月11日上午,由宜興陶瓷博物館主辦的第十一屆海峽兩岸傳統文化可持續設計研討會在宜興市陶瓷(紫砂)文化研究院舉行,與此同時,海峽兩岸(宜興)陶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啟幕。宜興陶瓷博物館是國內最早成立的專業性陶瓷博物館,前身是江蘇省宜興陶瓷公司陳列室和宜興陶瓷陳列館。2014年9月,經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批准,宜興陶瓷博物館成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是繼南京中山陵之後江蘇省第二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出席第十一屆海峽兩岸傳統文化可持續設計研討會的有來自清華大學、江南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浙江省收藏協會、杭州西湖博物館、江蘇省宜興紫砂工藝廠的文博專家、教授、陶藝家和收藏家,有省市臺辦及宜興有關方面的領導。當天下午,在海峽連線活動環節,兩地專家學者通過互動共話紫砂文化。記者從當天舉行的海峽兩岸(宜興)陶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啟幕儀式上發現,臺灣工藝之家協會榮譽理事長林國隆及臺灣鶯歌陶瓷博物館評審暨典藏委員林振龍等多人出現在大賽藝術顧問名單中。

  當天上午,由宜興陶瓷博物館、宜興市融媒體中心等單位聯合製作的宜興陶瓷文化紀錄片《如果文物會説話》(系列)當天在臺灣島內首播,這是宜興陶瓷博物館探索和實踐“文化+網際網路+旅遊”融合模式,通過新媒體手段擴大宜興陶瓷文化對外影響力的有益嘗試。江蘇廣電總臺國際版權部主任左雪霏、宜興市融媒體中心影視事業部主任朱可可、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邱玉林共同為《如果文物會説話》紀錄片臺灣島內開播揭幕。宜興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局長許夕華、宜興陶瓷博物館館長周小東為《何為紫砂》新書首發揭幕。由宜興市陶瓷博物館館長周小東主編的《何為紫砂》一書當天舉行首發式,該書由總論、專論和考古篇、材質篇、工藝篇、作品篇、文獻篇組成,由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其中,臺灣的紫砂文化研究專家黃健亮、黃怡嘉為該書的專論部分提供了學術論文。宜興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副局長蔣葉強、宜興陶瓷博物館副館長褚迎軍向與會的臺灣同胞代表贈送《何為紫砂》新書。

  宜興紫砂文化深受臺灣民眾喜愛,宜興紫砂藝人與臺灣紫砂壺收藏家的聯繫比較多,兩地民間交往頻繁。在臺灣島內,喜愛紫砂壺的民眾不在少數,其中不乏秦漢、淩峰等演藝明星。據宜興陶瓷博物館副館長褚迎軍介紹,2014年以來,作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的主體,宜興陶瓷博物館已經多次承辦海峽兩岸傳統文化可持續設計研討會,通過兩岸文化交流和學術碰撞,增進互信認同,對密切兩岸關係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江南晚報記者何小兵)

[責任編輯:馬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