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大運河文化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簡介
2021-04-29 11:0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京杭大運河作為世界上距離最長、規模最大的運河,在2500多年的漫長歲月中,極大地促進了中國南北經濟、文化的發展和交流,為國家統一和民族融合發揮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淮安處於京杭大運河的中節點,歷史上漕運總督部院長期駐節於此,是名副其實的漕運之都,京杭大運河淮安段是展現大運河文化最為集中、運河遺存保留最完整的區域。
2020年,為策應國家和省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部署要求,淮安整合裏運河文化長廊(淮安運河博物館、淮安戲曲博物館、淮安名人館、郎靜山故居、漕運城、漕運博物館)和古淮河文化風光帶(淮揚菜文化博物館、郎靜山攝影藝術館、西遊記博物館)為淮安大運河文化帶。近年來,淮安市委市政府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要論述為引領,主動接軌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全力打造大運河文化帶標誌城市,對大運河淮安段空間佈局按照“一廊、三區、三奇觀、六節點”進行了規劃,以淮安運河博物館為主體將淮安大運河文化帶申報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進一步彰顯淮安大運河文化及衍生文化特色,通過兩岸人民共同的歷史文化記憶促進心靈契合,推動兩岸更廣領域交流合作,為兩岸和平發展做出地方貢獻。1月13日,從國臺辦例行新聞發佈會獲悉,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新設了4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淮安大運河文化帶作為江蘇此次唯一一家名列其中。
[責任編輯:馬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