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兩岸青年大運河文化體驗營在淮安開營
現代快報訊 一條大運河,半部中國史;運河三千里,最憶是淮安。12月9日下午,2020兩岸青年大運河文化體驗營開營儀式在淮安舉行。自獲批大陸唯一“臺資企業産業轉移集聚服務示範區”以來,淮安始終將加強淮臺青年交流作為臺資集聚示範區建設的應有之義,堅持以臺資集聚示範區建設帶動臺灣青年來淮創業、就業,積極為臺灣青年來淮創業、就業創造優越條件,樹立了淮臺青年交流新標桿。
開營儀式現場
“大運河文化研究中心”淮安揭牌
現代快報記者獲悉,為進一步發掘和弘揚大運河文化內涵,增強淮臺同胞的情感認同和心靈契合,淮安成立了“大運河文化研究中心”。現場,國臺辦交流局一級巡視員王明鑒和省臺辦副主任李衛華共同為“大運河文化研究中心”揭牌。王明鑒為“兩岸青年大運河文化體驗營”授旗。
國臺辦交流局一級巡視員王明鑒和省臺辦副主任李衛華共同為“大運河文化研究中心”揭牌
國臺辦交流局一級巡視員王明鑒為“兩岸青年大運河文化體驗營”授旗
開營儀式現場,淮安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趙正蘭在致辭仲介紹,一直以來,青年交流是淮臺兩地交流中最具活力和潛力的部分,圍繞兩岸青少年開展豐富多樣的淮臺交流合作,也是淮安的特色品牌和獨特優勢。她説,大運河文化體驗營由來已久,自 2018 年起,淮安在淮陰師範學院成功舉辦了兩期“兩岸大學生運河文化體驗營”,接待了來自臺灣東吳大學、義守大學、玄奘大學、臺中科技大學的 200 多名師生,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趙正蘭説,大運河文化是連接淮安和臺灣的重要紐帶。近年來,淮安緊緊圍繞與大運河相關聯的名人、美食、攝影等文化符號,不斷擴大淮臺交流規模,提升淮臺交流頻次,拓展淮臺交流領域。“我們還將進一步爭取國臺辦、省臺辦的支援,圍繞申創大運河文化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這個總目標,全力打造大運河文化帶標誌城市,進一步彰顯淮安大運河文化及衍生文化特色,推動兩地在更廣領域交流合作。”
全國臺企聯常務副會長陳錦龍在致辭中表示,最近幾年,他時常來淮安參加各類活動,每次都能感受到不一樣的變化和發展,他對淮安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刻。隨著淮安進入高鐵時代,這裡增加了許多臺資企業落戶,也吸引了很多臺灣青年前來創業就業。“今天我們歡聚在兩岸青年交流的平臺上,可以分享兩岸青年精英創業就業的成功經驗,也可以讓青年人探討人生經歷,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大量政策扶持臺青來淮創業就業
開營儀式順利舉辦後,會場進入“兩岸青年創業就業分享交流”階段。
“我常説淮安是我家,我是新淮安人。”洪基恩是江蘇省“蘇北人才計劃”的引進人才,曾兩次獲得國際發明獎。作為在淮臺青優秀代表,在兩岸青年創業就業分享交流時,他説,自己來淮安打拼已經有五年,2015年跟著老闆剛到淮安時,因為氣候原因一開始並不適應,但當地臺辦、招商局給了他很多關懷,他也慢慢發現了很多喜歡淮安的理由,良好的綠化、優美的環境,時不時讓他想到自己的家鄉南投,但相比之下,淮安要更好,商業更加發達。
洪基恩説,淮安根據當時人才引進的扶持政策,不僅給他提供了購房津貼,還有人才津貼。2018年當他的老闆要離開淮安去其他城市發展時,他選擇了留下來。“我在淮安三年,(淮安)對我這麼關愛,捨不得離開。”之後,他在淮安創業開辦了一家環境檢測公司,創業過程中,淮安又推出了“淮商人才計劃”,給了他很大的扶持。他説,要創業的話,淮安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地方。
現代快報記者獲悉,淮安在推進臺資集聚示範區建設的過程中,專門出臺了各類優惠政策,努力打造臺青創業就業的“福地”。交流現場,淮安市人才中心主任陳朝暉介紹了淮安市人才引進政策,包括就業、創業與惠企三個方面。
據了解,除了在淮安創業的,目前不僅有百名臺灣青年博士正在淮陰師範學院、淮陰工學院等高校追逐創業夢想、學術夢想和青春夢想,還有一批優秀臺青幹部在淮安臺企工作,為企業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據悉,為給更多的臺籍大學生提供社會實踐鍛鍊機會,幫助他們積累工作經驗、提高就業創業能力,淮安市已連續多年針對淮臺大學生開展實習計劃。在“2020兩岸青年大運河文化體驗營”開營儀式上,《2021年淮臺大學生實習崗位》現場發佈,其中涉及到了188個崗位,包含了機關單位、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等。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王益 于露 李子璇/文 吉星/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