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
2021-04-27 15:5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梅州位於廣東省東北部,粵閩贛三省交界處,東鄰潮州,西接河源,南連揭陽、汕尾,北界江西、福建,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國家級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是著名的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將軍之鄉、長壽之鄉、金柚之鄉、溫泉之鄉、客家菜之鄉、平安之鄉。全市總面積1.58萬平方公里,戶籍人口548.29萬,下轄梅江區、梅縣區、興寧市、平遠縣、蕉嶺縣、大埔縣、豐順縣、五華縣等8個縣(市、區)。
葉帥故里,紅色蘇區。梅州是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土地,是全國七個之一、廣東唯一全域為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規劃範圍的地級市。偉大的無産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葉劍英元帥出生在梅縣雁洋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勳。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梅州大地建立了東江蘇維埃政府,成立了以古大存為軍長的紅十一軍,開闢了著名的中央紅色交通線,4500多名梅州英雄兒女獻出了寶貴生命,為中央蘇區的形成和鞏固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人文薈萃,世界客都。梅州歷來崇文重教,人才輩出,文化厚重,是客家人南遷的最後落腳點,也是明清以來客家人衍播四海的主要出發地,是全球最有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75處,客家圍龍屋被稱為中國五大古民居建築之一。客家山歌、廣東漢劇等6項文化藝術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先後孕育了宋湘、丁日昌、丘逢甲、黃遵憲、張弼士、林風眠、李惠堂、曾憲梓、田家炳等一大批名人賢士。辛亥革命以來,涌現了院士34名、大學校長340多名、將軍540多名。旅居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500多萬人,遍佈80多個國家和地區,譽稱“世界客都”。
生態優美,平安名城。梅州青山環抱、綠水繞城,空氣清新、水質良好,境內有自然保護區50個、森林公園158個,森林覆蓋率達73.76%、居全省第二,是廣東的重要生態屏障。梅州是全國唯一同時擁有“兩甲一超”職業球隊的地級市,正在全力創建足球特區。有雁南飛5A級旅遊景區和葉帥故園、五指石、雁山湖、客天下、靈光寺等11個4A級旅遊景區,有中國第二個“國際慢城”——梅縣雁洋,有世界第七個、第八個長壽鄉——蕉嶺縣、大埔縣,獲評“2018美麗山水城市”,正在申報“世界長壽之都”。客家人尊道厚德、勤勞誠信,鄰里和睦、風清氣正,群眾安全感和政法工作滿意度連續七年居全省第一,多次榮獲“全國社會治理創新示範城市”稱號。
海絲節點,投資熱土。梅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梅縣區鬆口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海上絲綢之路——印度洋之路第一港”。綜合快速交通體系初步形成,境內現有6條高速公路、3條出省快速通道,梅汕高鐵去年通車,梅州即將進入“高鐵時代”。梅州機場運營12條航線、通航國內外18個城市,2018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0萬人次,機場遷建加快實施。有儲量居全省前列的稀土、鐵礦、瓷土等54種礦産,潛在價值巨大。工業集聚效應初顯,梅興華豐産業集聚帶上升為省級戰略,全市9個産業園(集聚地)全部享受省産業轉移政策,廣州(梅州)産業轉移工業園區正在申報國家級高新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梅州綜合保稅區,成為新一輪發展投資創業的一方熱土。
[責任編輯:馬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