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五店市:千年南音唱“新聲”
新華社福州7月9日電(記者賀飛 黃鵬飛孫雯驥)每週六,陳銘偉都會帶著一群年輕人來到一處擁有上千年曆史的傳統街區,在這裡表演中國傳統音樂——南音。
這個傳統街區叫作“五店市”,是晉江市歷史上的老城中心。
晉江,位於福建省南部,是閩南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在城市化進程中,晉江始終保留著歷史古跡和文化傳統。
2010年,晉江市開始推動舊城改造,地方政府下了決心,要在開發過程中保留這片歷史街區,包括老建築的一磚一瓦。
為了保持原始風貌,街區修繕所用的建材中,玻璃、燈具等不屬於房子原始材料的新材料只佔了百分之十。
街區內140多棟房屋以其獨特的設計與風格展現了閩南傳統建築文化。有著“燕尾脊”屋頂的紅磚古厝始建於明清時期。
“這些房子讓我覺得很親切,就像小時候家裏住的房子一樣。”29歲的當地居民王靜雅説道。
五店市佔地126畝,古色古香的建築群就位於現代化的購物廣場和林立的高樓旁。
主持五店市建築保護工作的范清靖仍記得,三年前當他看到第一批遊客進入修繕好的街區給老建築拍照時,自己內心的激動之情。
“最開始,我們只是想把這些建築保留下來,讓百姓有個懷舊的去處,現在我們日均接待的遊客數量達到一萬人。”范清靖説,自2012年起,為了修繕五店市,當地政府投資已超過3.8億元。
為了提升遊人的參觀體驗,街區對一些老房子進行招租,它們被改造成了書店、酒吧、餐館,但內部裝潢必須遵循一定的要求,以保留建築的原始風味。“政府是把古建築保護當作一項事業來做,不為收回前期投資成本,我們都不希望五店市變得過於商業化。”范清靖説。
粘良圖是研究晉江文化的學者,如今負責指導當地文化的活態傳承工作,讓地方文化傳統融入五店市。
在他的幫助下,五店市成為南音、高甲戲、木偶戲等傳統文化的表演場地。
每天,各個周邊社區的南音社團都會來五店市的南音會館進行演出。表演者從在校大學生到退休老人都有。
陳銘偉是晉江市南音藝術團團長,多年來致力於推廣這門古老的音樂藝術。
南音興于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被譽為“中國音樂的活化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
南音用閩南語演唱,傳統上由弦樂器和管樂器伴奏,例如琵琶、洞簫等。
南音在這裡代代傳承,是當地人的流行音樂。陳銘偉介紹説,現在晉江大約有220個大大小小的南音社團。
晉江市南音藝術團共有25人,平均年齡27歲。但是,這門藝術也在逐漸流失青年表演者。唱南音都是團員們的副業,他們投入大量精力對南音進行創新,來吸引更多年輕的觀眾。
“南音在古代是一種禮樂,所以我們在表演中恢復了過去的禮儀,還加了焚香、茶道等形式,讓我們的演出在傳統禮儀層面更有觀賞性。”陳銘偉説。
他還在藝術團演出中融入了燈光、服化等舞臺設計元素,為觀眾提供更好的視覺享受,這是只注重聽覺享受的傳統南音表演所欠缺的。
藝術團雖然收穫了國內外許多觀眾的讚美,但每週六在五店市的排練表演總會提醒他們,不要在創新中丟失了南音本來的韻味。
“我們面對讚美時要保持冷靜,不能把路走偏。”陳銘偉説。
為了更好地利用五店市的文化條件,當地還組織了各種節日活動。例如在元宵節舉辦燈展,上千盞花燈在夜晚亮起,高峰期吸引了十萬多人前來觀賞。
“五年前做街區規劃的時候前瞻性不夠,沒想到會有這麼大的遊客量,現在我們的新任務就是對水電進行擴容,增加洗手間還有其他配套設施,以便接納更多遊客。”范清靖説,“晉江傳統文化豐富,五店市就是一個當地百姓尊崇傳統文化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