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西安、泉州等歷史悠久的城市出發,縱橫交錯的古代商貿之路一直延伸到遙遠的內陸和海洋,敦煌“飛天”、“千手觀音”穿越古今,一幅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恢弘卷軸在上海大劇院的舞臺上徐徐展開……
20日晚間,中國以一場民族傳統元素與高科技深度融合的文藝晚會,歡迎前來參加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四次峰會的各國賓朋。
晚會以“團結和諧的亞洲攜手向明天”為主題,在中國作曲家關峽的交響樂作品《友誼之光》的伴奏下,亞信各成員國和觀察員國的經典景觀風光依次出現在巨幅背景銀幕上。
演出高潮疊起。最令觀眾驚嘆的是,舞臺上沒有雜技和魔術,卻多次出現了多媒體高科技與歌舞、戲曲、書畫等的融合演繹。
“追過山,追過水;千里萬里夢相隨……”在女歌唱家雷佳高歌一曲《蘆花》的同時,一名女舞者完成了高難度的伏地舞蹈表演,優雅的舞姿通過鏡面折射,映入觀眾眼簾,整個舞臺充滿了詩情畫意。
在《江南如詩》的評彈表演中,一段全景式的巨幕彩墨動畫出現在晚會現場,石橋、柳絲、微雨、少女,舞臺上移步換景,與評彈藝術家的溫婉唱腔交相輝映。
與此同時,在虛實互動的一面扇形造景墻上,出現了琵琶演奏家、傘舞演員等,借助全息成像技術,真人與幻影實現了同臺表演。觀眾評價説,“現場沒有魔術,卻勝似魔術”。
中國的傳統書畫也通過舞者的行為藝術與多媒體舞臺相交融。來自新疆和西藏的原生態演員們則在舞臺上載歌載舞,表達中國人的好客之情。
“亞洲的多元特色、中國的豐富元素在上海的舞臺上得以融會貫通。”亞信峰會文化項目負責人、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陳東介紹説,傳統而又時尚的歌舞、器樂、戲曲節目既突出“國粹、精粹、薈萃”的基調,也詮釋了中國提出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構想所具有的豐富文化意涵。
藝術總監滕俊傑告訴記者,世博會以來,上海一直探索高科技、多媒體的視覺美學與藝術表現力的緊密融合,既注重藝術人文品味,也堅持高效和節儉。
在約1小時的演出中,晚會傳遞了“亞洲攜手、面向未來”的美好願景。臨近尾聲時,舞臺上的孩子們拾起象徵和平與友誼的白色羽毛,羽毛化作了巨大的“和平鴿”展翅飛翔。
這些參加亞信峰會演出的中國孩子來自中國福利會少年宮,最小的7歲,最大的12歲,絕大部分是第一次參加國際性的文藝表演。參加演出的小演員陳天祺説,希望長大後也能到亞洲其他地方去走走看看,了解“絲綢之路”,把微笑傳遞給同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