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領航新征程】看人口大縣如何變身人力資源大縣

2018年01月18日 11:11:00來源:光明日報

  2014年以來,陜西省安康市紫陽縣結合市場特點和社會需求,依託龍頭企業實施以修腳足浴為主的免費技能培訓,變人口大縣為人力資源大縣,探索出一條“政府主導+龍頭企業+基地培訓+定向就業”的技能脫貧新路。目前,陜西省正全面推廣。

  “四區”疊加下的選擇 

  紫陽縣位於陜西南部秦巴山區,漢江上游,屬限制開發的國家主體功能區、重點生態保護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水源涵養區、秦巴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川陜革命老區。

  “八山一水一分田”是紫陽典型地貌,這裡地處偏遠,土地貧瘠,災害頻發,發展滯後,貧困人口分佈廣,條件型和素質型貧困疊加現象凸顯,全縣35萬人中貧困人口有9.68萬人,長期被列為國定貧困縣,嚴重的貧困問題成了幾代紫陽人無法改變的困局。每年約有8萬多人外出務工,且大多從事採礦、建築等傳統危重行業,是勞動力資源和轉移就業大縣。

  面對縣情實際,紫陽縣經過充分調研,把技能培訓作為扶智扶技扶業的總抓手,按照政府主導、産業引領、龍頭帶動、技能脫貧的思路,整合一切資源,凝聚一切力量,根據企業和市場需求抓培訓,按照貧困戶就業願望抓幫扶,引導貧困戶發展産業,幫助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

  該縣根據貧困群眾的特點,提供“定制套餐”,量身打造技能培訓課程,把勞動法規、權益保護、職業規範、服務禮儀、民歌茶藝等內容融入技能培訓中,在幫助無技術、無學歷的貧困群眾學到謀生技能的同時,實現了立志與立智的目標。

  “通過幾年的探索實踐,我們深刻體會到,推進技能脫貧,必須從縣域資源稟賦和發展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把扶志、扶技、扶業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滴灌滴到窮根上、扶貧扶到點子上,貧困戶才能脫貧有術、致富有望。”縣委書記趙立根説。

  政企合作打造技能扶貧樣本 

  “手指要靈活,不僅要握穩刀子,還要能運用自如,修的趾甲要光滑、平整、無毛刺。”走進紫陽縣修腳免費培訓基地,培訓教師張妮正在為學員們講授修腳技術要領,雖然很多學員已過了而立之年,但學習的勁頭特別足。據紫陽縣勞動就業培訓中心負責人賈學平介紹,這些學員由遠元集團的老師進行培訓,結業後就簽約進入遠元集團直營店上班。

  遠元集團是紫陽縣實施技能培訓過程中的首個合作企業。2014年,該縣與遠元集團簽訂2萬人的用工協議,由遠元集團結合企業特點和社會需求,量身開發培訓課程,竭力提供就業平臺,當地政府則負責組織生源、提供培訓場地。合作過程中,培訓機構與合作企業簽訂用工協議,出具就業待遇承諾書,明確最低工資、工資計發、生活待遇等保障條款,確保培訓後及時就業、務工增收。

  “以前在煤礦幹,又累又臟,現在在修腳店上班冬暖夏涼,既輕鬆又安全!”今年44歲的石萬仲是紫陽縣洄水鎮團堡村農民,在外地煤礦打工10多年,2014年回鄉參加了縣裏舉辦的修腳師培訓班,結業後分配到遠元集團湖北分公司武漢魯磨店,不到半年時間便提升為店長,年薪漲到10多萬元。老石説,修腳培訓中心讓他從“黑領”變成了“白領”。

  該縣每年將免費技能培訓納入全縣20項重點工作和20件城鄉實事,縣財政每年預算安排800萬元技能培訓專項資金,整合各類培訓項目資金捆綁使用,出臺“三包兩免一補”優惠政策,即包吃包住包就業,免學費、免教材用品費,發放交通補貼,並建立學員就業定期回訪機制。同時,提供貼息貸款鼓勵參訓貧困勞動力自主創業。

  隨後,紫陽縣將“政府主導+龍頭企業+基地培訓+定向就業”的技能培訓模式複製到特色烹飪、家政月嫂、電子商務等産業上,並與對應的龍頭企業簽訂用工合同。三年來,該縣共投入資金3000多萬元,開展技能培訓277期,1.6萬人成功實現就業。

  該縣計劃在2020年前,完成免費職業技能培訓3萬人以上,貧困人口中的適齡勞動力參訓率達到80%以上,使農村勞動力通過培訓掌握一門以上職業技能,實現穩定就業增收,促進脫貧致富。

  新模式走出“多贏路” 

  紫陽免費訂單定向培訓這種模式,緊貼群眾需要、企業需求,深受群眾、企業歡迎,産生了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實現了互利多贏。

  “通過與政府合作,企業突破了缺人瓶頸,實現了從2015年營業額總收入8.4億元到2016年的15.2億元,再到2017年近30億元的飛躍。”遠元集團董事長鄭遠元説,紫陽定向輸送學員助其開辦直營店1500多家,有效解決了企業對專業技術人才的用工需求,成為其加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遠元集團現已發展為集修腳連鎖、技師培訓、生物科技、商務貿易、影視傳媒、健康産業為一體的集團化發展企業。該集團正全力實施“三年百億、千城萬店”戰略,即三年內實現年産值100億元,在全國1000個城市開設直營店1萬家。屆時,可解決10萬人就業問題,惠及約6萬個家庭20萬人。

  實施免費訂單定向培訓,不僅促進了企業發展,也拓寬了群眾致富門路。2014年以來,紫陽7800多名參加技能培訓的貧困戶通過從事修腳、餐飲、月嫂、電子商務等實現增收,不少貧困人口還實現了“一年脫貧、兩年建房、三年買車”的目標。一些學員結業後自主開辦餐飲店、農家樂,或開網店等,催生了一批新的經濟實體,帶動了第三産業發展。

  “政府和企業的相互合作,使各自職能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共同解決了企業和政府所面臨的問題,形成了解決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紫陽模式’,同時也為陜西省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有益經驗。”趙立根説。

  《光明日報》( 2018年01月18日 04版)

[責任編輯:葛新燕]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