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 新氣象 新作為】社區幹部的“微權力”
陽泉礦區虎尾溝社區辦公樓裏,一條標語特別醒目:辦事按流程,不用找熟人。
樓道裏,碰到56歲的社區居民張建亮。不久前,張建亮孩子的城鎮低保辦了下來,“在俺們社區,‘不找熟人’可不是貼在墻上説説而已。”
穿過樓道,推開虛掩的木門,老張30多歲的女兒還在家裏酣睡。聽到動靜,睜開惺忪的雙眼,露出孩童般的微笑。
“孩子先天性智力三級殘疾,同時還有癲癇。30多年的撫養都是眼淚”,張建亮眼圈有點發紅。自己多年前買斷工齡,妻子每月退休工資2000多元,儘管日子過得捉襟見肘,但是按照家庭每人平均收入,並不符合辦理城鎮低保。
其實,具體的低保政策,老張並不知道。低保政策已經有了調整,像張建亮孩子這樣的情況,可以單獨辦理低保。社區網格員劉樂主動找到老張,仔細講解政策,並且幫助整理相關資料,事情很快就辦妥。
俗話説,上頭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初審、醫療救助對象初審、臨時救助對象初審、申辦高齡補貼發放、申辦特困人員供養等,這些基礎工作都由社區工作人員完成,這也成為社區工作人員的‘微權力’”,礦區紀檢委相關負責人説,“微權力”直接面對的是普通民眾,應用不當不僅會使黨的政策縮水,也會造成極壞的影響。
如今,在虎尾溝社區,針對社區工作職能梳理的3大類11小類30項“微權力”,有了一整套完整規範的流程。“微權力”清單及運作流程圖,把每一個細節規範得清清楚楚。
45歲的楊園園看上去有一點興奮,知道馬上就能領到新房的鑰匙,緊緊拉著社區工作人員的手,一直不想鬆開。“前段時間到社區辦事,偶然翻看公開欄中的便民卡,了解到關於申請廉租房的條件。原本想試試,沒想到很快就辦成了。”楊園園説,三代人蝸居幾十年,想著靠自己打零工的收入,這輩子也住不上新房。
社區服務大廳,是社區最熱鬧的地方,如今,這兒有了一塊新告示圖,群眾最常辦理的6種事項的具體辦事流程圖一目了然,同時還有一份“負面清單”,明確規定社區工作人員不能説的18類話和不能做的18類事。
社區會議室裏,關於困難職工救助的會議正在召開。前不久,社區居民小荊的母親因腎病住院。依據申請困難職工救助“微權力”流程圖,由社區主任召集,社區“微權力”規範運作辦公室的成員一起研究,其中包括居民代表。
成立了民主議事監督機構,明確了群眾列席權、審核權、質詢權和直報權等權利,將過去的事後監督延伸為事前、事中、事後全程監督,這是虎尾溝社區的新變化。 在虎尾溝社區,看到最多的是笑臉,聽到最多的是“謝謝”。社區黨委書記李潔説:“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從強力治標到標本兼治、從外在約束到內在自覺的過程。”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