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月13日電 2010年1月13日下午3時30分,沈浩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農民日報駐安徽記者站站長夏樹為大家講述了他眼裏的沈浩。
跟蹤採訪沈浩6年,已經記不清多少次去鳳陽、去小崗,去尋覓鮮活的新聞素材。可萬萬沒有想到,這一次,是去送沈浩最後一程。從靈堂到殯儀館,從殯儀館到小崗村公墓,成千上萬聞訊趕來的群眾,神情凝重,淚眼模糊。“沈書記一路走好”、“沈書記永遠和小崗在一起”……那一幅幅白底黑字的挽幛,寄託了鳳陽人,寄託了小崗人,寄託了農民兄弟,對這位村書記的摯愛與哀思。
78歲的“大包乾”帶頭人嚴立昆身患重病,不顧勸阻,在家人的攙扶下,顫顫巍巍地來到縣城殯儀館,要看沈浩最後一眼:“他是為我們小崗累死的,就是爬我也要來送送他!”“孩子啊,我來接你回家!”
年近7旬的杜永蘭大媽,老伴住院急需一筆醫藥費,沈浩答應私人借給他。6號早晨6點多鐘,大媽急著找沈浩拿錢,卻發現這個日夜為小崗村操勞的書記再也沒有醒來。大媽在靈堂裏哭啞了嗓子:“老天啊,怎麼死的是沈浩,不能拿我換他嗎?”
為了把這震撼人心的場面定格成永恒,我流著淚水穿行在送行的人群中,用顫抖的手一次次按下快門。作為一個新聞記者,我內心也在不停的追問:沈浩,一個從省城來的選派幹部,為什麼能贏得老百姓如此的愛戴?
記得有我曾經採訪沈浩時問過“你在省直機關幹了這麼多年能適應農村的工作和生活嗎?”他不加思索地回答:“我是農民的兒子,我願意到農村去為農民做事,這是對自己難得的一次歷練。”深秋時節我去到小崗,看到他正在和村民一起修水泥路,他和我打招呼的時候,先把手放在衣服上擦了擦,説“你看我像個農民嗎?20多年沒幹過這粗活了。”我看著他和農民在一起幹重活,感到他已經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了,他在小崗找到了服務農民的大舞臺。
一次,沈浩在小崗給我打電話,托我給他女兒買一些學習資料。他説話時聲音低沉,我問他怎麼了?他説剛剛接了女兒的電話,女兒告訴他,學校開家長會,同學問她,“你是不是沒有爸爸?”沈浩去小崗村的那一年,上小學5年級的女兒找出一張自己的照片,在背面寫道:“我愛你爸爸。祝你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還有,別做貪官呵!”女兒對爸爸説:“到了鄉下,想我的時候,你就看看這照片。”就這樣,沈浩懷揣著女兒的照片去了小崗,一幹就是六年。
沈浩,他把對女兒的深深父愛,獻給了小崗村的孩子們。改造村小學、建幼兒園,沈浩不知費了多少心血,對困難戶的孩子們更是格外牽掛。一次在小崗村採訪,村民跟我説了這樣一件事:2005年7月的一天,下著瓢潑大雨,沈浩一手打著雨傘,一手提著奶粉,來到村民韓需要的家裏,屋裏嘀噠嘀噠地漏著雨水。出世才幾個月的孩子韓星晨沒有奶水吃,在床上哇哇直哭,孩子的奶奶急得團團轉。沈浩説:“快拿開水來,衝奶粉給孩子喝!”孩子喝奶時小手緊緊地抓著碗邊,沈浩見了,心頭一熱,伸手摸摸孩子的小臉蛋,用他的家鄉話説:“我的孩啊!以後你的奶粉我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