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崗村人有句口頭禪:有困難,找沈浩!在小崗村人的眼裏,沈浩就是他們的“家人”;在沈浩心目中,小崗村也就是他的家。當年父親去世時,沈浩剛上初中,多年來,他的心中一直存留著作為兒子的缺憾。他曾對妻子説:“我是農民的兒子,我把農民搞富裕了,就相當於讓父親也享福了。”因此,他對小崗村,一直有著赤子的情懷,血脈相連。
沈浩:“我知道農民的難處,他們找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在小崗村,沈浩的房門從來不上鎖,不論白天黑夜,鄉親們只要有事找他,隨時可以走進他的房間。有村幹部看他太辛苦,就讓人在他的房門外安裝了一扇鐵門,想讓他多休息一會。他看到後很不高興,説:“我知道農民的難處,他們找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從此,這扇鐵門就再也沒有鎖過。
沈浩與村裏的男女老幼都能打成一片。看到別人沒被子蓋,他就把自己的被子抱去。到農民家,農民吃什麼他就吃什麼,剩飯剩菜也能吃。他的妻子給他買稍微貴一點的衣服,他不要,説不能與農民有距離。
大包乾帶頭人嚴金昌説起一件事。2005年夏的一個晚上,雨下得特別大,沈浩想到徐慶山一家還住在三間危房裏,爬起來抓起雨傘就往外衝。一路上,天黑路滑,他深一腳淺一腳。鞋子陷到泥裏拔不出來,他乾脆光著腳,一口氣跑到徐慶山家。一進門,看見屋裏到處漏雨,房頂上的泥灰一塊塊往下掉。沈浩跑到床邊,急忙把孩子抱在懷裏,連聲招呼還在發愣的徐慶山兩口子:還不快走!
因為這件事,沈浩下定決心,要改善群眾的住房條件。他想方設法,四處籌錢,為願意建新房的村民每家補助兩萬元,統一樣式,上下各兩間。2006年春節前,26戶村民高高興興搬進了新居,徐慶山一家也住進了兩層樓房。村民韓慶紅、郭平先家就是第一批搬進新居的。他們記得沈浩第一次到他們家時,他家四口人還住著兩間小平房,漏雨,外面下多大里面下多大。沈浩看了心裏難過,臨走時,就把口袋裏的半包黃山煙有意留下來了。韓慶紅追出門外要還他,沈浩歉意地對他説:就是留給你抽的。房子蓋到一半,郭平先交不起剩餘的房款了。沈浩就寫個條子給承包商,讓他們放心蓋房,自己擔保房款。直到搬家前,他們才把房款湊齊。現在,這兩口子住著樓上樓下,還響應沈浩的號召,辦起了“農家樂”旅遊。2006年,郭平先代表小溪河鎮參加了滁州市新農村“百村十鎮”婦女骨幹培訓班,回村後,擔任了村婦女協會會長,領頭辦起了30多人的婦女腰鼓隊。大包乾帶頭人關友申説:“我家的房子要垮了,沈浩去我家三趟,動員我蓋新房子。”
接著,村裏又蓋起第二批小區,一百多戶農民住上了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