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9日召開會議,討論十八屆二中全會以來中央政治局工作,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問題,審議並同意印發《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
會議決定,中國共産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于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開。 據新華社電
【審議文件】
提請審議稿黨內外已徵求意見
中共中央政治局聽取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稿在黨內外一定範圍徵求意見的情況報告,決定根據這次會議討論的意見進行修改後將文件稿提請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
會議認為,這次徵求意見充分發揚黨內民主,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各地區各部門各有關方面和黨的十八大代表對文件稿提出許多很好的意見和建議,要逐條研究、認真吸收,集中全黨和各方面智慧制定好文件,使之成為新形勢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綱領性文件。
【改革思路】
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
會議強調,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5年來,我們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銳意推進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不斷擴大開放,成就舉世矚目。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全面深化改革,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定信心,凝聚共識,統籌謀劃,協同推進,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努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廣闊的前景。
【改革目標】
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會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必須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加快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改革保障】
提高領導幹部推動改革能力
會議強調,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提高黨的領導水準和執政能力,確保改革取得成功。各級黨委要切實履行對改革的領導責任,完善科學民主決策機制,不斷提高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推動改革能力,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引導廣大黨員投身改革事業,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貢獻。
【改革步驟】
條件成熟的改革要儘快推出
會議強調,各地區各部門要結合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堅持深化改革、標本兼治,著力推進相關改革,條件成熟的要儘快推出,需要研究探索的要積極創造條件加以推進。
中國要前進,就要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要做到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改革是一場深刻的革命,涉及重大利益關係調整,涉及各方面體制機制完善。中國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當前改革需要解決的問題格外艱巨,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這個時候就要一鼓作氣,瞻前顧後、畏葸不前不僅不能前進,而且可能前功盡棄。——習近平
■ 釋疑
1 三中全會主要幹什麼?
將研究全面深化改革問題,並作出總體部署
10月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釣魚臺國賓館會見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顧問委員會海外委員。習近平表示,大家都很關注中國改革進程,我們將在中國共産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研究全面深化改革問題並作出總體部署。我們必須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三者之間的關係,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增強社會創新活力。
2 此次改革的思路是什麼?
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敢於向頑瘴痼疾開刀
7月21日至23日,習近平在湖北調研時指出,應對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矛盾和挑戰,關鍵在於全面深化改革。必須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規律,特別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關係,處理好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係、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係、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的關係、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的關係、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
10月7日,習近平在印尼巴厘島出席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併發表題為《深化改革開放 共創美好亞太》的演講。他表示,“中國要前進,就要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要做到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我們認識到,改革是一場深刻的革命,涉及重大利益關係調整,涉及各方面體制機制完善。中國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這是因為,當前改革需要解決的問題格外艱巨,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這個時候就要一鼓作氣,瞻前顧後、畏葸不前不僅不能前進,而且可能前功盡棄。”
習近平指出,“當前無論是發達經濟體還是發展中經濟體,都在尋求新的增長動力,動力從何而來,只能從改革中來,從調整中來,從創新中來”。
習近平説,“中國是一個大國,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一旦出現就無法挽回、無法彌補。我們的立場是膽子要大、步子要穩,既要大膽探索、勇於開拓,也要穩妥審慎、三思而後行。我們要堅持改革開放正確方向,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敢於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切實做到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
習近平表示,中國正在制定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方案,總的是要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等領域的改革,通過改革為經濟發展增添新動力。
3 改革主要涉及哪些領域?
報道稱,將改革八個重點領域,包括土地改革三大突破口
日前,中國官方高層智囊機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研中心)首次向社會公開了其為十八屆三中全會提交的“383”改革方案總報告全文,勾勒出一幅詳盡的改革“路線圖”。
公開資訊顯示,負責方案制定的國研中心課題組由該中心主任李偉與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劉鶴擔綱領銜,國研中心多位資深專家參與寫作。
所謂“383”方案,是指包含“三位一體改革思路、八個重點改革領域、三個關聯性改革組合”的中國新一輪改革路線圖。
報告指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存在深層次體制和政策弊端,為實現中共十八大提出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任務,今後幾年必須在深化改革開放、轉變發展方式上取得實質性進展。
報告強調,新一輪改革目標是建立富有活力、創新導向、包容有序、法治保障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具體措施是推動完善市場體系、轉變政府職能、創新企業體制的“三位一體”改革。
報告認為,“三位一體”改革的關鍵在於“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為此必須推動行政管理體制、壟斷行業、土地制度、金融體系、財稅體制、國有資産管理體制、創新體制以及對外開放等八個重點領域的改革。
報告具體提出了涉及上述八大領域的三大改革突破口:
一是放開準入,引入外部投資者,加強競爭;
二是深化社會保障體制改革,設立“國民基礎社會保障包”;
三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集體土地入市交易。
除了為改革制定“路線圖”,報告還給出了改革的“時間表”,建議將改革分為三個階段,即2013年至2014年的近期改革、2015年至2017年的中期改革和2018年至2020年的遠期改革。 綜合新華社 中新社報道
■ 揭秘
文件起草耗時半年
歷次三中全會一般會審議通過“決定”,這份文本往往被稱為指導我國今後一個時期經濟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2008年召開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份文件被稱為“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行動綱領”;2003年召開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被稱為“經濟體制改革的綱領性文件”……
根據近年新華社的報道,每次三中全會的綱領性文件都經歷了複雜的起草過程:一般當年春天成立起草組,多次調研、座談,數易其稿,耗時半年完成。
起草組的負責人由中央領導擔任。以5年前召開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為例,起草組由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時任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滬寧負責。
由於當年會議的主題聚焦農業,所以起草組成員來自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部門、安徽和吉林兩個農業大省的負責同志,以及長期研究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專家學者,共49人齊聚北京。
起草組3月末成立。6個多月時間裏,共召開9次全體會議、30次工作班子會議,正式修改41稿。徵求意見期間,共有3000多人參加討論。最後,形成了約1.5萬字的《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2003年的十六屆三中全會,起草組組長則由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親自擔任。
據媒體公開報道
■ 焦點
戶籍制度改革
統籌城鄉的改革,預期也將成為中國新一輪改革的重要內容。即將於11月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為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制定路線圖。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在今年3月舉行的“2013中國城鎮化高層國際論壇上”提出,不應將農民工市民化的難度想得太大。其成本實際上是政府、企業和個人分攤的,且很多成本會在一二十年內逐漸攤薄,政府財力完全可以承受。“最重要的是趕快行動起來。”他説。
收入分配製度改革
國務院年初公佈《關於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若干意見》以來,不同行業和領域都在探索改善收入分配的方法。觀察家們認為,這是在為全面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探路,並期待11月召開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能進一步推動這項涉及億萬人利益的重大改革。
專家們認為,中國收入分配改革的基本思路應該是“提低、擴中、控高”,即:通過改革調整現有收入分配格局,將“沙漏形”的社會兩極向中間擠壓,擴大作為消費主力軍的中等收入群體佔比,最終形成“橄欖形”的收入分配格局。
推進依法治國
即將於11月召開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制定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藍圖。大力推進民主法治建設將是中國新一輪改革發展中的重要內容。
分析人士稱,民主進步、法治昌明是衡量改革成功的重要指標,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已到重大歷史關口。中國社科院法學所所長李林説:“法治不僅是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改革的保障。”
期待住有所居
即將展開的全面深化改革有一系列宏大高遠的目標,但中國老百姓可能更關心身邊的一些“小事情”,其中一件就是“住得起房”。
住房難,是現今中國一大問題。統計數據顯示,1978年中國城鎮居民的每人平均住房面積僅6.7平方米。
解決住房短缺,是中國35年改革開放的一大課題。
從2008年至2012年,全國五年內開工改造各類棚戶區1260萬戶,今後五年中國將再改造各類棚戶區1000萬戶。這裡涉及的居民數量,相當於英國的總人口。
中國政府仍在為實現杜甫詩歌中的目標而艱苦努力。11月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就是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使人民群眾切身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成效和變化。
政府職能轉變
“轉型”正成為2013年中國熱門詞彙,而作為轉型的重要內涵,轉變政府職能是一大要務。此間觀察者稱,新時期政府職能轉變作為一項重大決策,將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效率,激發市場活力。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即將於11月召開,在歷時35年的中國改革開放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的當口,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將成為推動全局改革的重要突破點,而備受矚目。 綜合新華社電
經濟改革固然是外界關注三中全會的重點,但是中國官方媒體近月針對轉變政府職能、提倡行政審批改革、簡政放權做了一系列報道,反映出政府行政管理體制將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議題。
——新加坡《聯合早報》
預計中國新領導層的改革可能包括轉變政府在經濟中的職能,讓經濟從依賴投資轉向依賴消費和服務,從而實現再平衡,將城鎮化作為下一個重要經濟增長驅動力,推動産業升級,提高創新能力。
——美國《華爾街日報》
話語必須轉化為行動。中國沒有那種奢侈的條件,能夠讓所有的改革都等到時機成熟才啟動。中國領導人可能不得不承擔起更大的風險,加緊推動亟需的改革。應該認識到,中國政府的謹慎或許反映了其經濟和政治智慧。——英國《金融時報》
中國的開放,從上海自貿區到澳門的橫琴模式,都是試驗性質,摸著石頭過河,看似大膽,但又兢兢業業,如履薄冰,要不斷總結經驗,將優點極大化、缺點極小化,才向全國推廣。它和運動型的政策,有本質上的差別。——香港《亞洲週刊》
在三中全會召開前夕,中國領導人高頻率地總結改革、強調改革、部署改革,無疑具有極強的政策定調意義,同時也極大地穩定和提升了國內、國際對新一輪改革的預期。
——香港《大公報》
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歷史任務與定位十分清楚,就是要將“改革尚未成功”的改革繼續下去,“開放尚未徹底”的開放繼續下去。所以,還是改革開放,只是需要更深入、更全面實施。 ——臺灣《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