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1911~ 2009)中國著名科學家,1911年12月11日生於上海,1934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1935年赴美國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氣動力學,1938年獲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後留在美國任講師、教授。1950年開始爭取回歸祖國,受到美國政府迫害,失去自由,歷經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國,1958年起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太器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曾任中國科技協會名譽主席等職。
1911年12月11日生於上海。
1929-1934年在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學習,1934年畢業于機械工程系鐵道機械工程專業。
1934年考取清華大學飛機設計專業公費留美。
1934-1935年到杭州筧橋飛機廠實習,又到南京、南昌空軍飛機修理廠見習,最後到北京參觀清華並拜訪導師王士倬。
1935年8月錢學森從上海坐美國郵船公司的船離國,同船的留美同學有徐芝綸、夏勤鐸等。到了美國入麻省理工學院航空係。
1936年10月錢學森轉學到加州理工學院,開始了與馮卡門(von Karman)教授先是師生後是親密合作者的情誼。同年,錢學森參加馬林納領導的火箭研究小組,在馮卡門指導下,與馬林納等一起研究火箭發動機的熱力學問題、探空火箭問題和遠端火箭問題等,並參與了美國早期用可儲存液體推進劑的幾種試驗性火箭,如1945年"女兵下士"探空火箭和後來的"下士"導彈研製工作。
1937年秋由馬林納介紹,錢學森參加了當時加州理工學院的馬列主義學習小組,也得識該小組的書記、化學物理助理研究員S威因鮑姆(Weinbaum)。
1938年錢學森與馮卡門合作進行的可壓縮流動邊界層研究,揭示了即使一個運動的熱體與外界冷空氣在某一飛行馬赫數時有相當的溫度差,對物體的冷卻仍逆變為加熱。這是由於空氣受壓縮,溫度升高和邊界層傳熱率增加的結果。錢學森和馮卡門給出了發生這種逆變的馬赫數計算公式。
1939年6月完成了在加州理工學院的博士論文工作,論文為《高速氣動力學問題的研究》等4篇,取得航空和數學博士學位後,任加州理工學院航空係的助理研究員。同年,錢學森發表了關於可壓縮液體二維亞聲速流動的研究結果,馮卡門在1941年發表了關於空氣動力學中壓縮效應的研究成果。他們對翼上的壓縮作用,共同提出了一個更普遍一些的修正,不用擾動很小這一假設,而且基於經過他們所修正的流動方程的另一種線性化,使它能應用於高速流動特別是應用於計算作用在翼型上的諸力。卡門錢學森方法能給出某一速度範圍內的滿意結果。
1940年由於王助的推薦,錢學森成為成都航空研究所的通信研究員,寫了一篇題為《高速氣流突變之測定》的專論,刊登在該所報告第二號。從1940開始,錢學森與馮卡門合作,對飛機金屬薄殼結構非線性屈曲理論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包括外部壓力所産生的球殼的屈曲,結構的曲率對於屈曲特性的影響,受軸向壓縮的柱面薄殼的屈曲,有側向非線性支撐的柱子的屈曲,以及曲度對薄殼屈曲載荷的影響等。
1941年從加拿大來了幾位庚子賠款的留學生:郭永懷、林家翹、傅承義,1942年又來了錢偉長,錢學森和他們相處的比較密切,常常在一起討論各種問題。
1942年錢學森的研究工作已有了成績,並教了一些學生,同時由於美國戰時軍事科學研究的需要,暫時放鬆了對外國人的限制,他得以參加機密性工作。同年,美國軍方委託加州理工學院舉行噴氣技術訓練班,錢學森是教員之一。
1944年美國陸軍得知德國研製V-2火箭的情報,遂委託馮卡門教授領導,馬林納為副,大力研究遠端火箭。美國原始型的"下士"式導彈的設計,錢學森負責理論組,把林家翹、錢偉長也請來,進行彈道分析、燃燒室熱傳導、燃燒理論研究等工作。同時,錢學森還當了航空噴氣公司(Aerojet Company)的技術顧問。
1945年當馮卡門被空軍聘為科學諮詢團團長的時候,他提名錢學森為團員。同年5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夕,錢學森隨科學諮詢團去歐洲,考察英、德、法等國的航空研究,特別是法西斯德國的火箭技術發展情況,這時加州理工學院提升他為副教授。這一時期,他取得了在近代力學和噴氣推進的科學研究方面的寶貴經驗,成為當時有名望的優秀科學家。
1946年暑期馮卡門教授因與加州理工學院當局有分歧而辭職,作為馮卡門的學生,錢學森也離開加州理工學院,再到麻省理工學院任副教授,專教空氣動力學專業的研究生。同年開始將稀薄氣體的物理、化學和力學特性結合起來研究,這是先驅性的工作。同年與郭永懷合作,完成重要論文"二維可壓縮亞、超聲速混合流和上臨界馬赫數",最早在跨聲速流動問題中引入上下臨界馬赫數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