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鐵嶺市

時間:2012-05-23 16:30   來源:遼寧省政府網

  【自然概況】

  鐵嶺位於遼寧省北部,南與瀋陽市、撫順市毗鄰,北與吉林省四平市相連,東與撫順市清原滿族自治縣、吉林省遼源市接壤,西與瀋陽市法庫縣、康平縣及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左翼後旗和通遼市為鄰。全市區域面積1.3萬平方公里,轄銀州、清河2區,調兵山、開原2市,鐵嶺、昌圖、西豐3縣和鐵嶺經濟開發區,有89個鄉鎮,13個城市街道辦事處,1175個村。境內有漢、滿、朝鮮、回、錫伯等31個民族,人口300萬人。鐵嶺物華天寶,已探明各類礦産36種,是遼寧重要的能源基地。能源礦主要是煤炭,儲量22.5億噸,全國“八大煤炭基地”之一的鐵法煤業集團核定生産能力2199萬噸,2004年生産能力達到2162萬噸。電力企業鐵嶺電廠、遼寧清河發電有限責任公司是中國東北電網的兩大骨幹電廠,總裝機容量240萬千瓦時,2004年發電量137.6億千瓦時。水力資源豐富,境內遼河干流170公里,全市有水庫96座,地表水存量和地下可利用水資源存量34.6億立方米。鐵嶺是國家重點商品糧生産基地,素有“遼北糧倉”之稱,出口量佔全省2/3,是全省重要的糧食生産基地、農産品生産基地和畜産品生産基地。鐵嶺人傑地靈,是文學巨著《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關外祖籍,後四十回作者高鶚、中國指頭畫創始人高其佩的故鄉,周恩來總理少年時曾在鐵嶺銀岡書院讀書;鐵嶺涌現出奧運冠軍陳躍玲、孫福明,世界冠軍閻紅、呂剛、劉宏宇和全國著名笑星趙本山、潘長江等知名人士。

  【經濟發展綜述】

  2004年是鐵嶺經濟和社會發展最快的一年,提前1年實現“十五”計劃的主要奮鬥目標。全市實現生産總值216.1億元,增長17%。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57.6億元,第二産業增加值89.7億元,第三産業增加值68.8億元,分別增長11%、26.3%和11.7%。實現每人平均生産總值7204元,增長16.8%。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78.7億元,增長23.3%。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5.4億元,增長15.8%。旅遊總收入7.9億元,增長27.4%。完成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0.9億元,一般預算支出27億元,分別增長16.1%和11%。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3482元,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5724元,分別增長11%和2.1%。年末金融機構存款餘額238.2億元,貸款餘額226.6億元,分別比年初增加29.1億元和21.2億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7‰。

  【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

  全年引進域外投資項目496個,到位資金80.4億元,其中生産加工型項目到位資金佔84%;新批外商投資企業48家,增長26.3%;合同外資額2.2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8109萬美元,增長6%,招商引資的水準和品質再上一個新臺階。緊緊抓住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省委、省政府加快遼西北開發的歷史機遇,爭取到國家和省支援的各種資金17.6億元,其中用於基本建設和事業發展的資金6.86億元。外貿出口8125萬美元,增長40%;外派勞務2200人,增長25.7%。組建了鐵嶺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極大地方便了進出口企業和出國出境人員。

  根據鐵嶺與瀋陽經濟和社會事業有著極大配套性和互補性的實際,按照整合優勢、互利互惠、共同發展、實現雙贏的原則,瀋陽、鐵嶺兩市多次磋商,就簽訂《瀋陽市人民政府鐵嶺市人民政府關於全面加強經濟合作的協議》達成一致意見,確定瀋陽、鐵嶺經濟一體化發展模式。根據這個區域合作框架性協議,鐵嶺將主動承接瀋陽經濟輻射,共同建設瀋陽經濟區,促進兩市經濟協調發展。

  【農業和農村經濟】

  全面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認真落實糧食直補、土地延包等政策,積極穩妥地進行農村稅費等項改革,調動了農民的生産積極性。2004年,糧食總産量317萬噸,創歷史最好水準。其中,水稻38.5萬噸,玉米255.9萬噸,分別增長65.7%、28.3%。堅持用工業理念謀劃農業,農業産業化取得新進展,新上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産業化龍頭項目12個,全市固定資産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産業化龍頭企業已發展到30戶,其中國家級和省級5戶,全市農産品加工總量230萬噸,具有一定規模的區域性産業化基地140多個,總面積發展到20萬公頃,訂單農業已發展到14萬公頃。不斷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大力實施“畜牧業倍增計劃”,年末,牛存欄66.1萬頭,增長7.1%;羊存欄35.7萬隻,增長10.5%;豬存欄136.7萬頭,增長13.3%。全年肉類總産量48.3萬噸,牛奶産量6.7萬噸,分別增長11.3%、55.8%。種植業結構和農産品結構進一步優化,專用糧食、蔬菜和經濟作物種植面積35.9萬公頃,油料産量11.5萬噸,蔬菜241萬噸,糧食作物與非糧食作物種植比例為79:21。年末,無公害農産品認證達到50個,獲得綠色食品標誌産品20個。農業基礎設施和生態建設得到加強,完成土石方6344萬立方米,建設農建重點工程280多項,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17萬公頃,植樹6517萬株,造林面積1.69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32.8%。

  【工業經濟】

  大力營造工業強市的發展環境,堅持改革、改組、改造相結合,切實加強工業園區建設,加大對工業發展的服務扶持力度,全市工業繼續保持較高的增長幅度。2004年,全市實現工業增加值73.3億元,增長28.5%,工業增加值佔全市GDP總量的33.9%。全市國有及國有控股和年産品銷售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工業總産值165.9億元,增長35.5%;實現工業增加值61.8億元,增長29.9%;實現利稅13.3億元,增長10.5%。115戶國有企業實施了各種形式的産權制度改革,改革面93.5%。國有資産監督管理體制得到初步理順,第一批51戶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劃歸市國資委管理。鐵西工業區開發改造取得較大進展,已經有5個項目入駐;制定橡膠産業園規劃和建設方案並開始對外招商;啟動建設44個縣鄉工業園區,落戶企業820戶,成為當地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技術改造步伐加快,全年完成技改投資14.8億元,開發新産品160項,實現新産品産值12億元。積極推進名牌戰略,有12個産品獲省級名牌。

  【民營經濟】

  制定出臺鼓勵民營經濟發展的優惠政策,採取有力措施改善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努力營造全民創業的濃厚氛圍,促進了民營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全市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到12.4萬戶,其中全年新增9000戶,年末從業人員44萬人。實現增加值90億元,增長28.6%。實繳稅金9億元,增長38.5%。完成出口交貨值5.9億元,增長20%。新上投資500萬元以上項目143個,完成固定資産投資42.5億元,增長52.9%。民營經濟在全市經濟發展中正在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城鄉建設】

  2004年,全市城市市政設施建設投入3.6億元,修建道路38條、71.8萬平方米,修建排水設施17.4萬延長米,新增路燈6493盞,修建較大型廣場、遊園3個。中心城區投資7.44萬元,維修、擴建8條主次幹道和5條街巷路,新建黑色路面15萬平方米,排水設施8258延長米,維修黑色路面及方磚2萬平方米,植樹31.3萬株,新增綠地20.9公頃,新增公共綠地10.1公頃。城市供水綜合能力19.4萬立方米/日,自來水用水普及率79.1%,供水管道長度增加13公里,年供水總量3489萬立方米;城市供氣總量1526萬立方米;新增煤氣用戶5274戶,燃氣普及率81.9%;城市供熱能力1025兆瓦,供熱總量630萬百萬千焦,供熱面積774萬平方米;開發建設住宅42萬平方米,改造棚戶區佔地面積51.6萬平方米。加大城市管理力度,臟亂差現象有較大改變。加大土地經營力度,全市經營性用地使用權全部實行招拍挂,市本級獲得直接收益首次突破1億元,同時追繳歷年拖欠的土地出讓金3185萬元。規範土地市場秩序,查處違法用地案件163件,清退土地4.6公頃,償還拖欠農民徵地補償費1365萬元。完成15個建制鎮的總體規劃和專業規劃的修編,村鎮基礎設施和村容鎮貌得到較大改觀。交通建設又有新進展,完成村通油路工程421公里,建設橋梁86座,102國道平頂堡至毛家店104公里二級路改擴建工程竣工通車。切實加強環境保護工作,對重點污染源進行專項整治,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社會保障和再就業】

  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年末各類保險總參保人數117.4萬人,其中新增22.4萬人,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基本做實。全年籌集資金4億多元,確保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的按時發放。失業保險實現市級統籌,為近7萬名享受失業保險待遇人員發放失業金1.5億元。為全市414戶無力參保的集體企業1.2萬名退休職工按低保標準發放生活費。全市農墾企業在職及退休職工全部納入社會保障範疇,離退休金及遺屬生活費全部實現社會化發放。將市直困難企業、並軌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計5.7萬人納入醫療保險範疇。償還並軌人員債務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償債率達95%。實行城鄉就業統籌,加強職業培訓基地建設,組織34家培訓學校,培訓下崗失業人員2.3萬人、農民1000人。認真落實就業和再就業優惠政策,發放小額貸款756萬元,實現實名制就業5.7萬人。籌集扶貧幫困款物折合人民幣3782萬元,幫扶3萬困難戶、7.2萬人,為城市低保戶減免取暖費和為城市平房戶發放取暖補助248萬元,為150戶農村特困戶建房,興建9所區域性中心敬老院。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對象9.1萬人,城市保障金實際發放標準每人平均每月提高10元。同時提高老工商業者的養老保險待遇。

  【社會事業】

  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意識進一步增強。全面啟動科技創新工程,加強科技服務平臺建設,全年受理專利申請424件,組織實施各類科技計劃項目55項,其中鐵豐大豆29號新品種選育及應用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引進農業新品種50多個,推廣農業新技術20多項。新增民營科技企業60戶,新發展高新技術企業2戶,實現高新技術産值21.5億元,增長22%。加強與中科院瀋陽分院等科研院所的科技交流與合作,簽訂科技合作協議33個。人才工作出現多年未有的好局面,全年接收安置具有學士學位的應屆本科畢業生450人,在省內外舉辦各種形式的招聘會216次,6042人與用人單位達成協定。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在法國南希、上海蘆灣區等地建立人才培訓基地。執行引智項目28項,新徵集引智項目66項,鐵嶺農科院被評為省首家國家農業引智示範基地。“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取得新進展,全年選調506名農村優秀青年到高校脫産深造。教育改革與發展穩步推進,進一步落實“以縣為主”的教育管理體制,農村公辦教師工資全部實現縣級統籌,工資發放標準有大幅度提高,基本解決前3年的工資拖欠。鐵嶺市發起的“春曉工程”在全省推廣,調整撤並農村小學234所,新建學校20所,改造危房近10萬平方米,高中階段擴招1786人。職業教育健康發展,高等教育辦學水準有新的提高,教師隊伍結構得到改善。文化事業更加繁榮,成功地舉辦第二屆國際民間藝術節暨第二屆趙本山杯二人轉大賽,積累了按市場規律發展文化産業的經驗,進一步提高了鐵嶺在海內外的知名度。開工建設新圖書館,修復銀岡書院。積極推進衛生監督與疾病預防控制體制改革,大力加強以國債建設項目為重點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醫療救治體系建設。加大公共衛生監管力度,深入開展以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為主要內容的愛國衛生運動。競技體育再創佳績,鐵嶺籍運動員李卓、孫福明分獲雅典奧運會銀牌和銅牌。廣播電視事業快速發展,廣播電視大廈已完成主體工程,改建電臺調頻發射塔,進一步擴大廣播覆蓋面。低生育水準持續穩定,出生性別比得到控制,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水準有很大提高。深入開展“手拉手”幫扶民族鄉鎮活動,促進了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

  (崔 陽)
編輯:王文英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