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李克強訪訪歐亞三國  >   新聞圖集  >   正文

領導人的2014:累並快樂著

2014年12月11日 14:10: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開欄的話】

  轉眼之間,2014年即將過去。

  回首2014,中國發生了什麼?世界發生了什麼?在年末的時候,我們有必要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即日起,本報推出“2014,時間都去哪兒了”系列述評,為您講述這一年中國和世界的故事。

  “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習近平很忙。本文刊發的時候,他正在北京,為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事宜而操勞。

  如果要選擇一個人來觀察中國這一年的變化與發展,這個人非習近平莫屬。觀察習近平,就是觀察中國。讀懂習近平這一年,也就讀懂了中國的改革和發展思路。

  1

  習近平的腳步: 時間都去哪兒了?

  “承擔我這樣的工作,基本上沒有自己的時間。……我個人的時間都去哪兒了?當然是都被工作佔去了。”今年2月7日,在俄羅斯索契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時,習近平這樣説。

  2014年“春晚”,一曲《時間都去哪兒了》紅遍大江南北。而作為中國這樣一個大國的領導人,習近平這一年的時間表排得滿滿噹噹。雖然每個人都知道領導人“日理萬機”,但當本報記者整理這一年關於他的新聞報道時,還是被他驚人的工作量震撼了。

  簡單舉幾個數據:截至目前,今年,習近平共到全國6個省區市考察調研10多次,主持召開了9次中央政治局會議和7次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走遍四大洲,造訪18個國家;類似中央深改領導小組會議這樣的重要性專題會議,習近平全年主持召開了30多次;見諸報端的會見、會晤、會談、接見國際人士,全年達到200多次;而致電、致信、回信、通電話等工作,習近平全年也有50多次。此外,還有數以十計的各種場合、儀式等。

  習近平曾引用老子的話説,“治大國若烹小鮮”。但從他的工作量就可以看出,這道“小鮮”的烹制方法無比繁複。

  2

  習近平的目光: 聚焦改革

  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習近平這一年的目光所聚之處,是改革。

  在黨內,作為總書記的習近平目光聚焦作風建設。除了風暴疊起的反腐外,習近平也更注重長期性、根本性的作風問題。年內,他兩次到達河南,參加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參觀焦裕祿紀念館,要求全黨把焦裕祿當“一面鏡子”照照,搜尋自身的不足。而在10月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習近平則告誡全黨,“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作為中央深改小組組長,習近平的目光聚焦全國改革發展。7次中央深改小組會議,討論的內容個個都是硬骨頭。財稅改革、戶籍制度、司法體制、教育改革、科技體制、農村土地流轉……每一個,都是牽涉全局、具有根本性意義的改革方案。

  作為中央軍委主席和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習近平的目光聚焦國家安全體制改革。從軍隊騰退多佔用房,到軍隊紀檢體制改革,再到全軍政治、裝備,以及改革軍隊審計署的隸屬,2014年,在反腐重拳頻出的同時,國家安全也更聚焦長遠性的體制機制。

  而所謂的“長遠機制”,都屬於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的“法治”範疇。一張法治藍圖,著眼的是未來數十年的中國發展。

  用習近平的話説,中國這一年的改革稱得上“蹄疾而步穩”。只有讀懂他的改革思維,才能跟上這個時代的中國腳步。

  3

  習近平的關懷: 民生與發展

  從陜西梁家河的知青到正定縣的縣委書記,從寧德地委書記到福建、浙江、上海的省級領導幹部,再到國家領導人,40年的時間裏,他的每一步都走得“扎紮實實”。擔任總書記之後,他的關懷依然沒有離開民眾。

  今年1月,春節前夕,他踏著冰雪來到邊疆內蒙古阿爾山,與邊防官兵一起吃飯;參加冬季那達慕,用蒙古族的方式“五畜祈福”;2月,在一個霧霾天裏,他來到北京南鑼鼓巷,看望老衚同改造的居民,考察北京的城市規劃和歷史文化保護;到河南參加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他也走進村民的田間炕頭,盤著腿坐下和老人拉起家常。

  戰鬥在反恐前線的新疆基層派出所民警、教育戰線上的人民教師、極地科考的科研人員……中國大地上所有勤勞的建設者和愛國者,都在他心中。

  有了民生關懷,習近平的眼光才能更加長遠。看到北京的城市問題,他推動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看到中國的邊疆問題,他提出“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看到“人治”帶來的問題,他才能更加思考“法治”的長遠規劃。

  今年年底,習近平提出“中國夢”兩週年。這個夢,歸根結底是人民幸福的夢。中國這一年的所有舉措,也都是為了使每個人更加公平地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4

  世界的習近平: “習式魅力”

  2014年,也是世界更加理解中國、讀懂中國的一年。

  比如今年11月,在北京參加APEC會議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就在中南海瀛臺和習近平來了一場“夜話”。這一天晚上,奧巴馬非常動情地説:“今晚,我這輩子最全面、深入了解到中國共産黨的歷史和執政理念以及您的思想。”奧巴馬的感悟,來自習近平對中國歷史的講述,以及從中透露出的對改革的信心和勇氣。

  中國歷史和中國文明,是習近平反覆在國際上不同場合提到的內容。在國外,他打出“文明古國”和“文明大國”牌,提倡不同文明間的平等對話交流,用實踐證明中國外交的“義利觀”。

  在今年4月習近平出訪歐洲時,就用“獅子論”闡述了中國的特性:“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這是一隻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在中亞,他説歡迎世界各國搭上中國發展的“便車”。在澳大利亞,他坦誠中國是一個“大塊頭”,但這個“大塊頭”不會“擋了別人的道”。

  這一年,在習近平的倡導下,金磚國家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三個有利於世界經濟合作發展的實體結出了碩果。這一年,比利時、古巴和委內瑞拉分別將國家最高榮譽勳章授予習近平。這些勳章,是讚揚中國在世界事務上作出的傑出貢獻。

  2014年,是終將被歷史銘記的一年。習近平的時間表滿滿噹噹,成果一目了然。如果用他自己的話來回顧這一年的話,或許是:“累並快樂著”。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