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以結構調整、動能轉換促東北振興

2019年09月16日 10:32:00來源:中國城市報

  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經濟結構是“四大短板”之一,振興的主線是經濟結構調整。那麼結構調整從什麼地方入手?是著眼于傳統産業的優化升級,還是新動能的培育壯大?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東北振興要“以培育壯大新動能為重點,激發創新驅動內生動力”。這就明確指出了結構調整的著眼點,也指出了創新驅動的著力點。

  順應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

  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持續發生深刻變化。從國際看,新舊動能轉換成為世界經濟復蘇繁榮的關鍵。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經濟進入長週期深度調整階段,潛在增長率持續下降,全球經濟一體化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同時,創新正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集聚迸發,正在引發國際産業分工深刻變化,重塑世界經濟格局。從國內看,新舊動能轉換成為促進高品質發展的戰略選擇。“十三五”以來,我國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經濟增長的內生力量不斷增強,從而進一步推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東南沿海一些省市見事早、行動快,搭上了轉方式、調結構的頭班車。廣東實施産業、勞動力“雙轉移戰略”,加速推動“騰籠換鳥”;江蘇實施産業高端發展、資訊化引領等六大行動,推動産業向“高輕優強”調整優化;浙江實施“四換三名”工程,打造經濟升級版,推動了經濟品質和效益提升,在新一輪競爭中走在了前列。毋庸諱言,東北地區作為共和國工業的“搖籃”,最近一些年在經濟發展速度和發展品質上落後了,工業不再是“大而不強”,而已經是“不大不強”,産品“特而不尖”“多而不響”“雜而不精”等現象依然存在,産業整體發展水準還不夠高、競爭力還有很大差距。目前,東北的發展所面臨的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必須深刻把握戰略機遇期的豐富內涵,必須緊緊依靠創新把實體經濟做實、做強、做優,以培育新興産業為抓手,以培育壯大新動能為重點,激發創新驅動內生動力,在新一輪轉型發展中贏得先機和主動。

  把握“激發創新驅動內生動力”落腳點

  高品質發展的基礎在於高素質産業。東北地區近年來經濟發展困難,是支柱性的傳統産業衰退、傳統動能衰退,而新動能、新産業沒有發育起來,正處於新舊動能轉換的青黃不接期。這個時候,老化的供給創造不了新的需求。振興的要義是發展新産業、培育新動能。就像一台“老車”,僅僅靠加點油、加點水是不行的,必須要大修,要換“發動機”。因此,東北地區必須把增強創新能力作為振興的根本途徑,把握全球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趨勢,加快推動新技術異軍突起、新産業培育壯大、新業態層出疊現、新模式蓬勃涌現,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形成引領支撐東北經濟發展的強大動能。

  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尋找藍海”,聚焦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整合電路、高端軟體、物聯網等領域,加速知識、技術、創意向現實生産力轉化,加大力度支援新技術、新産業、新産品、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打造一批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策源地、集聚區和特色産業集群,儘快使新興産業成為新的支柱産業。在實際工作中,要在“三個字號”上下功夫: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結構調整既要“喜新厭舊”,也要“老中生新”“有中出新”,對傳統産業“挖潛開荒”,以老帶新、以老生新、以老變新,以增量帶動存量,推動其向數字化、網路化、低碳化、智慧化方向改造,全面提高産品技術、工藝裝備、能效標準,實現價值鏈向高水準躍升,促進“老樹發新芽”。

  要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

  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産學研金服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使企業成為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攻關、成果轉化的主體;更多依靠市場化手段促進知識、技術、資訊、數據等新生産要素合理流動、有效集聚,充分發揮其放大社會生産力的乘數效應;鼓勵企業牽頭建設産業(技術)創新聯盟,聯合實施産業關鍵共性技術攻關;著力打造一批引領全球行業技術發展、擁有高端品牌産品的國際國內領軍企業,壯大一批核心技術能力突出、整合創新能力較強的骨幹企業,培育一批市場潛力大、跳躍式發展的企業。

  加快建立企業投資市場主導、融資渠道豐富暢通,政府管理簡明規範、職能轉變務實到位、宏觀調控穩健高效、法制體系保障健全的新型投融資體制;最大限度放寬投資準入,通過規劃佈局、技術標準引導市場投資行為,開展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試點;支援民間資本管理公司開展債券投資、受託資産管理等創新試點業務,支援由民企發起設立的民間資本投融資控股公司;發揮裝備製造能力和科研攻關、技術工人等方面的優勢,對“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及産品列出目錄,整合力量,全力攻關,實現突破。骨幹企業是一個地區産業發展的重要支撐,是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東北地區在動能轉換過程中,一定要把骨幹企業視作核心競爭力的標誌和經濟活力的源泉,分類施策、強化扶持,著力打造一批規模大、貢獻多、發展快、績效好的骨幹企業。(作者係遼寧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責任編輯:雍紫薇]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