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紀念《開羅宣言》發表70週年  >   歷史圖片  >   正文

三巨頭簽署《開羅宣言》

2013年11月29日 13:44 來源:參考消息 字號:       轉發 列印

開羅米納飯店內展示的開羅會議期間“三巨頭”和宋美齡與隨同人員的合影(攝影 王蕾)

  開羅米納飯店內展示的開羅會議期間“三巨頭”和宋美齡與隨同人員的合影(攝影 王蕾)

  《參考消息》駐開羅記者田曉航、王蕾報道

  時光倒流七十年,已巍然屹立數千年的埃及金字塔見證了一段改變世界政治版圖的歷史。1943年11月22至26日,中、美、英三國首腦于開羅舉行會議,討論如何協同對日作戰及戰後如何處置日本等問題,簽署並於12月1日發表了著名的《開羅宣言》。

  緣起美國的“小算盤”

  第二次世界大戰彼時已經取得決定性勝利,軸心國德國和義大利節節敗退。1943年2月,德國軍隊在史達林格勒投降;5月,德國和義大利軍隊在北非戰場投降;8月,盟軍佔領了西西裏島;9月,義大利政府投降。

  實際上自進入太平洋戰場起,美國就希望中國“能夠繼續抗戰,以牽制日本的軍隊”。1943年起,美國政府推出了一項“使中國成為大國”的對華政策,希望以此安撫中國,並在戰後以中國代替日本維持亞太地區的均勢。開羅會議也是這一政策的組成部分。

  在此背景下,美國總統羅斯福説服了原本對中國不屑一顧的英國首相丘吉爾,並在當年的10月20日給蔣介石發去電報,邀請他在埃及與美英領導人會晤,希望借此會議坐實中國作為世界四大國之一的地位,也給予蔣介石以“象徵性的支援”。這樣就有了後來的美、英、中三國領導人的會面倡議—以英國為東道主,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以及中國國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院長、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定於11月中下旬在開羅會面。

  之所以選擇在開羅舉行此次會議,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學中東研究中心主任、現代史教授賈邁勒舍格拉認為,埃及曾于1882年被英國佔領,1914年至1922年期間又是英國的“保護國”,從而英軍在埃及大量駐紮,開羅也成為英軍指揮部所在地;加之開羅在中東地區具有重要的戰略位置,因此這裡被選為開會地點。

  中國初登大國舞臺

  根據美國羅斯福總統圖書館史料記載,蔣介石和丘吉爾于11月21日先行抵達開羅—這也是中國第一次以世界大國的身份登上國際外交舞臺。而羅斯福則于22日上午抵達,隨後乘專車前往開羅米納飯店附近的一座別墅下榻。

  22日下午,蔣介石、丘吉爾同羅斯福通了電話。三人共進晚餐後,舉行了開羅會議的預備會議。

  23日上午11時,三國代表團舉行了首次全體會議。下午,羅斯福在丘吉爾的招待下,驅車前往附近的金字塔參觀遊覽。當晚,蔣介石和羅斯福共進晚餐,並同其以及美國總統特別助理霍普金斯就政治問題進行了長談。其間,來自莫斯科的電報稱,史達林將於11月28、29日出席德黑蘭會議。

  25日,羅斯福決定參加德黑蘭會議。下午,蔣介石偕同夫人宋美齡再次同羅斯福會談。由於美、英事先已在其他場合進行過商議,所以開羅會議的重點在於蔣介石和羅斯福之間能否就一些問題達成一致。中美雙方領導人就八個方面的問題進行了討論,並達成若干共識。其中,關於中國的領土主權問題,中美雙方同意:日本用武力從中國奪去的東北各省、臺灣和澎湖列島,戰後必須歸還中國。

  中美首腦晤談後,霍普金斯受羅斯福委託,根據三國預備會議及中美會晤精神,起草《開羅宣言》。供羅斯福審閱的宣言草案初稿提到:“被日本人背信棄義地所竊取的中國之領土,例如滿洲和臺灣,應理所當然地歸還中國。”25日,正式列印的草案文稿中將上述文字中的“日本人”改為“日本”。宣言草案先送中方過目,再于26日交中、英、美三方官員討論。

  一些史學家認為,蔣介石夫人宋美齡也成為中國代表團在開羅會議中的一大亮點。46歲的宋美齡以蔣介石夫人兼秘書的身份出席開羅會議,操著一口流利的英語,又以政要夫人的身份出席這次會議,這為中國代表團增加了不少印象分。在同羅斯福會談時,中國代表團重要成員中的許多人雖然都能講英語,但宋美齡嫌他們“無法轉述委員長思想的全部意義”,常常親自將譯員為蔣介石所翻譯的話重新翻譯。專家指出,宋美齡的參會對中國在開羅會議爭取利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中英激辯被占領土

  史料記載,丘吉爾在開羅會議期間,對中國戰事的進展表現得十分冷淡。在26日三方官員對宣言草案的討論中,中英代表進行了激烈的爭論。

  英國代表賈德幹説,宣言草案對日本佔領的其他地區都提出“應予剝奪”,惟獨對滿洲、臺灣和澎湖寫的是應該“歸還中華民國”,於是建議統一改成“必須由日本放棄”。中方代表王寵惠反駁道,全世界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由日本侵略中國東北而引起的,如果開羅宣言對滿洲、臺灣、澎湖不説明應歸還哪個國家,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都將疑惑不解。

  賈德幹隨即辯解道,草案中滿洲、臺灣、澎湖等字樣前已冠有“日本奪自中國的土地”的修飾語,日本放棄之後,歸還中國是不言而喻的。王寵惠據理力爭,他説,外國人對於滿洲、臺灣和澎湖有各種各樣的言論和主張,如果開羅宣言不明確宣佈這些土地應歸還中國而使用含糊的措詞,那麼聯合國家共同作戰和反侵略的目標就得不到明確的體現,宣言也將喪失其價值。

  美方代表、美國駐前蘇聯大使哈裏曼贊成王寵惠的意見。結果,英方對此實質問題的修改意見未被採納,只是對美方草案作了一些非實質性的文字上的改動。改後的此段文字變為:“被日本所竊取于中國之領土,特別是滿洲和臺灣,應歸還中華民國”,刪去了原先版本中語氣較強的“背信棄義”和“理所當然”的字樣。丘吉爾又對宣言草案文字做了進一步修改,將“特別是”改為“例如”,又在“滿洲和臺灣”兩個地名後,加上了“澎湖”。

  史達林完全贊成宣言

  26日下午,蔣介石與羅斯福、丘吉爾在後者下榻的米納飯店旁的草坪上舉行了媒體見面會,宣佈開羅會議達成初步共識。為徵求史達林的意見,《開羅宣言》並未簽字和公開,開羅會議一結束,羅斯福、丘吉爾即刻前往德黑蘭同史達林會晤。史達林表示“完全”贊成“宣言及其全部內容”,稱這一決定是“正確的”,“朝鮮應該獨立,滿洲、臺灣和澎湖等島嶼應該回歸中國”。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國在重慶、華盛頓、倫敦三地同時發表《開羅宣言》,這一影響了戰後國際秩序的重要文件就此誕生。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張玲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玲

原稿件來源:參考消息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