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聚焦中國基層黨建新路徑 與企業産業發展互相促進

時間:2011-06-14 10:17   來源:半月談

  編者按

  雲南省邊疆地區國境線長約4060公里,脫貧致富、禁毒防艾、維護穩定等任務十分艱巨。近年來,雲南省委著力建設邊疆黨建長廊,以強組織為重點,以建陣地為基礎,以聚人心為關鍵,以固邊疆為目的,紮實推進邊境地區黨的建設,築起了一道促進科學發展、維護和諧穩定的鋼鐵長城。前不久,半月談記者深入到雲南德宏、保山等地,圍繞基層黨建進行了專題調研。

  邊疆黨建長廊的“德宏樣本”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傣族人民在這裡生長,密密的寨子緊相連,那彎彎的江水呀碧波盪漾……”這首旋律優美的歌曲《有一個美麗的地方》,描繪的風土人情就來自中緬邊境的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德宏州地處西南邊陲,與緬甸山水相連,國境線長500余公里,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49.7%,信教群眾佔42%。她既是國家面向西南開放橋頭堡建設前沿,又是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的地區。面對這樣的州情,德宏州按照“強組織、建陣地、聚人心、固邊疆、促發展”的思路,深入推進邊疆黨建長廊建設,使黨在邊疆民族地區的執政基礎不斷鞏固,促進了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族團結和邊境穩固。

  紅旗在這裡高高飄揚

  走進德宏的邊境村寨卡南村,在為宜人景色陶醉的同時,村寨上空那一面面鮮艷的五星紅旗和黨旗更讓人深受感染。家家戶戶屋頂迎風飄揚的國旗或黨旗,構成一道莊嚴、動人的畫卷,成為邊境線上一道美麗的風景。而這樣的景象在全州的村村寨寨隨處可見。

  德宏州委書記趙金告訴記者,這是德宏州實施的黨建“五大工程”之一——“紅旗飄飄”工程。通過在邊境沿線50個鄉鎮、193個邊境村、232個邊境村民小組的機關單位、公共場所和民居中,開展升挂國旗和黨旗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使各族幹部群眾牢固樹立愛國意識、愛黨意識。

  趙金向記者介紹,在構建邊疆黨建長廊中,德宏州開展了“四個圍繞”抓黨建 、“五大工程”促發展的邊疆黨建工作,即:圍繞經濟發展抓黨建,圍繞民族團結抓黨建,圍繞邊疆穩定抓黨建,圍繞改善民生抓黨建;實施農村黨員發展工程、農村黨員素質提高工程、農村帶頭人培養工程、農民服務站建設工程和“紅旗飄飄”工程。

  通過培養農村復員退伍軍人、中學畢業生、致富能手加入黨組織,把發展農村黨員同培養鄉級、村級後備幹部和農村人才結合起來,壯大黨員隊伍,擴大基層黨組織覆蓋面,全州全面消除了黨員空白村和空白村民小組。而這樣的成績是在一個信教群眾超過四成的地區取得的,實屬不易。

  農村要發展,帶頭人很關鍵。為了選好配強基層組織領導班子,德宏州拓寬選人視野,從農村致富能手、復退軍人、退休回鄉幹部等群體中選拔村幹部。去年村兩委換屆後,新一屆村級黨組織中,致富能手佔52%,比例較以前明顯提高。

  “坐在樹下開黨會、蹲在田間上黨課,曾是一些基層黨組織的真實寫照。”德宏州委常委、組織部長何汝利介紹,為改變這一狀況,2009年以來,德宏州整合各個渠道資金2800多萬元,新建和改擴建村級黨組織活動場所128個。現在,全州每個村都有了功能齊全、設施完善的活動場所。

  在邊疆民族地區開展基層黨建工作,必須創建一個科學理論的傳播載體。於是,在少數民族群眾集中的地方,德宏州委創造性地採取了宣傳講解黨的理論的方式——“用民族幹部宣傳、用民族語言講解、用民族文字闡述、用民族節慶展示、用民族文化體現黨的科學理論”,從而形成推動科學發展的強大思想動力。

  黨建讓群眾得實惠

  長期以來,農村便民服務體系不夠完善,農民找政府辦事一來路途遙遠,二來不熟悉辦事程式,造成辦事難、辦事成本高等問題。而德宏州建立的“鄉鎮農民服務站+村級服務點+流動服務隊”的農村便民服務體系,使這一難題迎刃而解。

  在潞西市遮放鎮,記者看見,農民服務站處於交通便利的地方,面積約300平方米,設立了群眾辦事大廳、書記鎮長接待室,工商、地稅、民政、計生等16個部門在辦事大廳集中辦公,所有服務窗口都公佈了服務事項、審批許可權、辦事程式、工作人員姓名和監督電話等內容。

  遮放鎮黨委書記李君川介紹,鎮服務中心下設流動服務隊、村級為民服務站、村小組包組代辦員。流動服務隊配備專用車輛和設備,到集市、村寨開展流動服務。行政村為民服務站綜合提供委託代辦、糾紛調處、證明出具等服務。

  “比如辦生育證和獨生子女證,村民只需把所需材料交到村級服務點或鎮服務站,由鎮服務站報到市計生部門辦理,村民再到村級服務點領取。”李君川告訴記者,農民服務站改變了過去分散辦公的形式,為農村群眾提供一站式服務,讓群眾辦事少走一趟路、少進一道門、少找一個人、少花一分錢。農民服務站建立2年以來,累計受理群眾各類事項4萬餘件,辦結率超過99%,受到了群眾的普遍歡迎,黨群幹群關係也更加融洽和諧。

  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

  作為邊疆民族地區,加快發展是德宏州面臨的首要任務。在邊疆黨建長廊建設中,德宏州委牢牢把握“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工作主線,在整合鞏固提升糧食、蔗糖、茶葉、橡膠、畜牧等傳統産業的基礎上,重點發展竹子、咖啡、堅果、檸檬、油茶等生態特色産業。

  在特色産業的發展中,德宏探索實行“支部+協會+企業+農戶”模式,使黨組織和黨員在産業發展中帶動群眾致富。目前,全州共建立各類産業協會黨組織181個,以黨建工作助推咖啡、檸檬和竹子等特色産業發展。

  德宏享有“中國咖啡之鄉”的美譽。在中國咖啡行業龍頭企業的德宏後谷咖啡有限公司,黨建工作在企業發展中功不可沒。“後谷高層管理人員中,黨員達到72%;重要生産崗位上,職工黨員佔48%。”德宏後谷咖啡有限公司黨總支書記、董事長熊相入自豪地告訴記者,在公司抓原料基地建設時,黨組織劃分出“黨員示範區”,帶頭建設示範種植基地;在公司抓産品行銷工作中,黨組織組建“黨員拓展先鋒隊”,奔赴全國各地開拓市場……

  黨員發展、黨組織壯大與企業、與産業健康快速發展形成了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10多年間,一個零星種植咖啡的地方成長為中國咖啡之鄉,咖啡種植面積佔全國1/3;一個註冊資金僅800萬元的企業成為中國咖啡行業的翹楚;一個僅有3名黨員的黨支部成長為有73名黨員的黨總支,越來越多的年輕員工提交了入黨申請書。

  “支部+協會+企業+農戶”僅是德宏六大黨建模式之一。其他的如國門社區黨建模式、宗教和諧黨建模式、禁毒防艾黨建模式、市場誠信黨建模式、民族團結黨建模式,都為德宏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半月談》2011年第11期,記者 李銀 伍曉陽)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