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央行時隔三年半首次降息用意幾何

時間:2012-06-08 08:30   來源:新華網

  放出利率市場化的鮮明信號

  令市場熱議的另一舉措是,央行宣佈降息的同時,還決定自8日起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1.1倍,將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下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0.8倍。

  此前,我國一般金融機構存款利率不允許有浮動區間,而貸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下限為基準利率的0.9倍。

  “調整存貸款利率的浮動空間,使得此次降息名義上是對稱降息,但實際上將起到非對稱降息的效果。”郭田勇認為,存款浮動區間上限調整將有利於銀行提供更高的存款利率以保證存款增長,而貸款利率浮動區間下限調整將使得貸款利率打折範圍擴大。

  張其佐評價説,央行此舉意義不容小覷,放出了利率市場化的鮮明信號,意味著央行更傾向於用市場化的手段,讓銀行有更多的靈活選擇和自由空間。

  “利率實行有區間浮動,意味著利率市場化改革邁出了一大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説。

  折射貨幣政策寬鬆新動向

  貨幣政策重在調整總量,牽一髮動全身。央行此次降息,釋放出了貨幣政策寬鬆的新動向。

  5月12日,央行已經宣佈下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已是年內央行第二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

  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是央行最重要的兩大價格調控工具。央行連續舉措,已充分證明當前貨幣政策已全新發力。

  莊建認為,一般來説,根據歷史經驗,降息是貨幣政策放鬆的一個明確信號。“穩增長的任務相對通脹來説更大。這個前提不變的話,預計未來寬鬆政策可能會繼續。但具體情況還要繼續觀察,畢竟相對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來説,降息影響更大。”

  不少專家分析指出,在前期啟動財政政策支援家電下鄉、補貼節能産品等系列舉措後,當前貨幣政策也已全面啟動,形成“雙輪驅動”態勢。

  巴曙松認為,利率下浮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了一個相對低利率的貨幣環境,財政政策也將更有作為。

  值得注意的是,降息此舉波及面大,對股市、百姓存款收益乃至房貸市場都將産生不同影響。“在新的調控政策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處理穩增長、調結構和控通脹三者關係,將成為新的考驗。”張其佐説。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社會新聞 經濟新聞 教育新聞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