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F經國號戰鬥機升級版“翔升”戰鬥機
對臺軍售,不僅是對中國主權與內政的挑釁與蔑視,更是一副臺灣自廢武功的毒藥。
媒體近日稱,美國政府將於10月1日前宣佈新一輪對臺軍售清單。9月16日《華盛頓時報》報道,美國總統奧巴馬同意對臺出售F-16A/B戰鬥機的升級配件,新一輪軍售案總金額達58億美金。儘管這一方案與此前向臺灣出售66架F-16C/D戰鬥機方案相比已經大幅度弱化,但如果美方以C/D標準升級臺灣現有的F-16戰鬥機,這與出售新型戰鬥機並沒有質的區別。
縱觀近十年美國的軍售項目,對臺灣島內軍事工業的發展、軍隊作戰能力的增強和軍心士氣提升作用幾乎都是負面的,臺灣用大把美元沒有買到營養豐富的補品,而是換來了作用強勁的慢性毒藥。
島內軍工,沒有屬於自己的春天
對臺軍售是臺灣地區歷屆領導人維繫政治生命的一根稻草,同時也是勒緊島內軍工企業脖頸的繩索,臺灣軍隊島內作戰能力賴以依託的基礎一直風雨飄搖。
小布希時期,島內漢翔公司投入鉅資研製IDF經國號戰鬥機,當研發工作接近尾聲,漢翔正準備為即將獲得臺灣地區空軍250架戰鬥機大訂單而躊躇滿志時,美國不失時機地批准了150架F-16A/B戰鬥機的軍售方案,使IDF戰鬥機交付了130架後就慘澹收場。在生産線自1992~1999年開動的8年中,僅以每月4架的産量低速生産。由於臺灣島內自行研發戰鬥機受美國限制過多,更願意購買美國F-16戰鬥機的臺灣空軍對於漢翔的IDF並不重視,以至於研發任務完成後,許多掌握先進航空製造與設計技術的人才失去了用武之地。而韓國KTX-2戰鬥機計劃啟動後,韓國航太公司通過秘密途徑挖走島內大批航空人才,後來韓國研製成功的T-50攻擊/教練機有“小號的IDF經國號戰鬥機”之稱也就不足為奇。“韓國能,臺灣就是不能”的説法和做法,讓島內技術精英身心疲憊。
當臺灣中科院1983年潛心於“雄風”2型反艦導彈計劃時,美國的“魚叉”反艦導彈仍“待字閨中”。“雄風”2接近完成時,美國“適時”批准了“魚叉”導彈軍售計劃,不僅有艦對艦型,也有空對艦型,還要出售潛對艦型,“魚叉”與“雄風”2導彈的發展方向、技術路線完全一致且技術成熟,從裝備發展角度觀察,引進“魚叉”導彈是十分忌諱的重復工程,無疑將造成大量資源浪費。
美臺的許多軍售方案一次次用“尾貨”扼殺了島內軍工企業的熱情,美國軍火商往往在關鍵時刻搶走訂單的做法,粗暴地掠奪了島內軍工企業的蛋糕,打擊了島內“自製”的熱情,壓制了研發團隊的創造能力,使島內軍工可憐地淪為蠅頭小利的追逐者。在美國軍火商面前,臺灣所謂的本土軍事工業永遠沒有屬於自己的春天,臺軍發展自主軍事能力的想法已成幻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