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誠信  >   要聞  >   正文

孟威:擔當網路誠信建設的道德責任

2015年01月23日 14:26: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誠信”作為現實社會傳統美德,也是網路文化的道德基礎。網路互動中誠信與否,決定了資訊內容的真與假、行為後果的善與惡、關係環境的虛與實、交往品質的高與低。中國網際網路已歷經20年,網民數量接近人口總數一半,網路社會已漸成型,網路誠信建設愈加成為社會文明發展的關鍵。

   防範社會道德危機 網路誠信不可缺失

   近年來,國家“亮劍”凈化網路空間,謠言現象得到了強有力的打擊和整治,網路空間更加清朗起來。剖析網路謠言的一度風行,固然存在多種原因,比如社會公平中的某些缺憾,使少數人心懷怨忿伺機報復;對媒體的不信任,使有些人偏愛小道傳聞;資訊公開及時性不足,讓不實傳聞搶佔了傳播渠道等等。但是從公民主體道德責任角度來看,網路誠信的缺失不容忽視。

   有的人責任意識淡薄,對基本傳播觀念缺乏認識,有的人想通過惡搞、戲謔,嘩眾取寵的方式出名露臉,有的人則盯緊經濟利益迎合低俗趣味、獵奇心理編造謠言。網路謠言傳播揭開了問題一隅。縱觀多元化的網路行為,誠信缺失存在於文化生活領域,也蔓延到經濟交往行為之中。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發佈的首份電子商務誠信報告裏稱,接近25%的企業和26%以上的個人最擔心電子商務領域中的“不誠信”。另據統計,在過去半年內,至少74%的網民遭到了欺詐、盜用賬號等網路侵襲,總人數高達4.38億。社會信用透支、網路安全難以保證,成了困擾網路消費者的突出問題。

   網路謠言、無良策劃、虛假網購、商業欺詐,雖發生路徑不同,所帶來的誠信缺失、所引發的道德危機,所導致的良知冷漠與關懷淡薄,都讓人不寒而慄,更擾亂了網路秩序、損害社會公正,妨害網路社會的健康發展,成為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守護中華傳統美德:內誠於心,外信于形

   中國自古以來講求為人治世的誠信之道。解析誠信,從字面的意思看,“誠”側重於內心修養,“信”側重於行為規範。“誠信”就是內誠於心,外信于形。即是説人要言由心出、表裏一致、真實無妄、信守諾言。中國傳統社會是熟人社會,個人的誠信形象如何主要表現于工作圈子,或者是親朋好友熟人圈子。所以現實中的個人誠信問題往往與人倫關係、人際關係、人情面子分不開。除非發生特殊情況,否則很難判斷一個人的表現是否真的表裏如一。而網路社會不同於現實,它以數字技術為基礎,交往行為帶有虛擬性。微博、微信、電子商務等,這些最常見的網路應用,更多發生在陌生人交往的過程中,社會控制弱化、失信成本也大大降低。網路一旦脫去傳統熟人、面子的溫情面紗,脫離了外在對主體身份的約束,人們內在本真就容易還原出來。在這種情況下,個人的誠信表現更接近於主體內心、他真實的自我。像謠言發佈者、網路釣魚者這些行為主體,其網路失信行為也更接近於內在的自然。從這個意義上講,加強網路誠信建設不僅更加真切,而且更顯現實,它強調的是公民“道德心”的涵養和建設。

   以傳統文化觀照,誠信話題歷久彌新。商鞅的“立木為信”、季布的“一諾千金”、宋就的“以誠感人”、胡雪岩的“務真戒欺”,都反映出當事者內在誠信人格特徵和道德精神的價值普惠。人若有信其行遠矣,大至國家,小到個人,莫不如此。所以《論語》中説:“民無信不立”,倡導以誠信為立世之本、為人之道。儒家思想進而將誠信列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要義,作為維護社會秩序良性運轉的根本性要求,這是道德責任的社會意義體現。

   忠與信也是人倫社會的重要思想支柱。中國傳統道德主張交往“朋友有義”、“朋友信之”。《禮記》中説:“君子誠之為貴”,將誠信視作最為高尚的道德人格。《大學》強調,“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修身”。這裡,正其心就是要端正心性,誠其意,是指産生誠懇的心意。一個人心態放正、真實誠懇、意念精誠,才能不自欺、不欺騙,才能達到修、齊、治、平的人生目標、社會理想。所以,《孟子》説:“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就是講誠信是順乎天理、社會的正路、良途。《老子》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説誠信的話不見得好聽,好聽的話不一定誠信。但人們還是要大膽講出誠實的話、做誠信之事,把誠信作為社會合作、交流的基礎。《墨子》雲:“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猶符節也”,政治家管仲有曰:“誠信者,天下之結也”,即言行一致,交往才能順暢,誠信無欺,天下才能團結和睦,社會大廈方始根深基固。

   構建網路誠信生態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誠信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涵。黨的十八大提出“加強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2014年6月國務院關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指出:要“深入推進商務誠信建設”。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進一步強調:“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今天,誠信作為人倫交往的基本橋梁和道德準則,更深刻地成為國家現代化、市場經濟良序與網路文明建設的有力支撐。堅守誠信倫理、提高個人修養、約束網路行為、建立高度和諧的人際信任和社會認同,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理想的倫理要求;培育網路誠信氛圍、形成誠信生態環境,將誠信規範明朗化、具體化,從潛在意識形態推進到顯在現實層面,是建立和維繫網路社會文明的必然選擇。

   社會誠信重在建設。踐履網路道德責任,需要全體社會成員共同努力、共盡其責。首先,要積極推進網路資訊監管法治化。既依法建立起嚴厲有效的治理機制,又努力形成長期防範的保障機制。將誠信法律化、制度化,形成守信褒獎、失信懲罰的制度體系和管理制約。其次,要完善資訊公開制度,保證真相快速披露,權威、公開、及時,分秒必爭地消解誠信危機。再者,要發揮綜合實力,形成社會組織機構、網路從業者和網民自身共同治理的網路環境。如,通過多種形式教育提升公民網路素養,拓展“辟謠聯盟”、“打假網站”等多樣化社會監督渠道,發現、追蹤、破解謠言傳播等誠信缺失現象。同時,作為網路社會中的一員,也要培養和提高“責任意識”,依規遵法、提升道德素養,作守法自律的理性公民;要勇於“擔當責任”,積極參與到網路社會誠信生態建設和維護中來;努力培育“責任之心”,主動建立起誠信價值觀的內心防火牆,將道德操守和自律精神內化於心、外顯于行,自覺開闢誠信凈土,守護網路社會美好家園。

   (作者:孟威,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網路新媒體研究室主任)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