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2月2日淩晨,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肩負首次登月任務的探測器嫦娥三號送入軌道。
由著陸器和“玉兔”號月球車組成的嫦娥三號預計將於12月中旬在月球虹灣區軟著陸。之後,月球車將駛離著陸器,在月面進行3個月的科學勘測,著陸器則在著陸地點進行原地探測。
許多中國人通過電視和網路直播觀看了這次發射。1點30分,搭載嫦娥三號的長征三號乙改進型火箭準時升空。約50分鐘後,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主任張振中宣佈發射取得成功。
作為21世紀人類發射的首個月球軟著陸探測器,嫦娥三號有望成為中國首個在地外天體實現軟著陸和月面巡視勘察的航太器。如果成功,中國將成為繼蘇美之後第三個有能力獨立自主實施月球軟著陸的國家。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説,在月球實現軟著陸是嫦娥三號探月任務中最難的一環。
嫦娥三號80%以上的技術和産品為全新研發。“從工程和科學目標上講,這都是一個跨越式的發展。我們將實現對月球的零距離觀察和零距離科學探測。”吳偉仁説。
嫦娥三號還將在月球上開展一系列科學實驗,包括利用月基光學望遠鏡進行天文觀測、利用極紫外相機對地球電漿體層進行觀測、利用測月雷達對巡視路線上的月殼淺層結構厚度等進行剖面式觀測等。
嫦娥三號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第二步,也是承前啟後的關鍵一步。中國有望在2017年邁出第三步——“回”,就是要在探測器落月後,釋放月球車取樣並返回地球。
這將為載人繞月飛行和實施載人登月計劃打下堅實基礎。中國目前尚未公佈載人登月計劃的路線圖。
探索月球具有重大科學價值和經濟價值。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説,探月工程的許多新技術和新裝備在未來可以在民用領域得到應用。嫦娥三號任務對許多相關航太技術起到了“牽引和帶動”的作用。
此外,月球可作為人類深空探測、飛向其他星體的起點,它自身也是一個能源資源庫。
儘管中國的探月工程在過去10年取得了重大突破,但中國的探月水準仍與美俄等航太大國有一定距離。
世界上第一個在月球上成功實現軟著陸的月球探測器是蘇聯在1966年發射的月球9號。美國是迄今為止唯一實現載人登月的國家。1969年,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邁出了“人類的一大步。”
步入新世紀,歐盟和日本、印度等區域一體化組織和國家都在開展各自的探月活動。
中國始終主張和平利用太空。探月工程副總指揮李本正日前表示,中國進行航太活動不是為了搞競賽。他説,中國的探月工程是開放的,歡迎各國參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