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專家:中國人海外遇襲頻發 地區局勢動蕩是主因

時間:2012-01-30 13:25   來源:環球時報

  1月28日蘇丹反政府武裝劫持了29名中國工人,引起廣泛關注。不少人認為,類似事件近年來越來越多,意味著中國人、企業的國際安全環境正在惡化。其實不然。中國企業海外遇險主要集中在高度動蕩地區。隨著中國與世界互動頻繁,中國人走出國門的數量劇增,海外投資項目的擴展,出事的絕對數量增加了。如果從出國人數與遇險次數的比例看,現在中國人海外遇險的概率不會比改革開放前高。相對於每年五千多萬出國人次來看,中國人的海外安全意外仍是低概率的。

  那麼,如何理解近年來海外中國人頻繁遇險的現象呢?這主要在於中國目前選擇大項目合作的,很多都是發展中國家。這是中國重視“南南合作”政策的重要體現,但由於有些發展中國家的法制相對説來還不夠健全,發展水準不高,社會矛盾也比較尖銳,社會動蕩時中國人難免會被動地捲入其中,成為受害者。

  具體到剛剛出事的蘇丹,目前還不清楚此次劫持是出於政治動機還是經濟目的。但此事件的大背景是,去年蘇丹南北分離,但南北蘇丹的經濟與社會問題卻仍然嚴峻。目前60%的石油儲量在南蘇丹境內,大部分煉油設施和石油管線卻在北蘇丹。石油的産業鏈分離,加之分離後兩個國家發展的相對落後,原本存在的社會矛盾與“南北關係”複雜化相互作用,激發了許多潛在矛盾。

  多年來,中國企業在當地從事重要的基礎設施建設和能源合作,對蘇丹社會重建與國計民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相比之下,西方國家卻希望蘇丹“改朝換代”,因而長期制裁蘇丹。中國主張不干涉內政的立場得到了多數蘇丹人的讚許,但也難免一些不同的政治派別有不同看法。這次事件如果有政治背景,可能是有關政治派別希望通過劫持中國人質迫使蘇丹政府在國內政治問題或南北關係上讓步,或者是直接向中國政府施加壓力,要求中國改變在某些問題上的立場,這是中國勞工被動捲入駐在國內部複雜紛爭的典型案例。當然,也不排除為索取贖金而綁架人質的可能。

  但總的來看,這並不能説明中國公司和公民在海外的環境普遍險惡。在高風險和動蕩地區,出事的可能性確實更大,因此中國公司在對外投資前確實應該充分考慮風險因素。但也應該看到,在這類地區,針對中國公司和公民的襲擊並不比針對其他國家公司和公民的襲擊更多。

  中國政府已設立了一整套海外公民保護的協調機制和應急機制。一旦出事,應急機制根據事態的性質和規模,分級啟動,使館不同部門承擔不同責任,分別與當地的外交、軍方、警方等各部進行聯繫。從財力上來説,目前各領館都有專門的護僑經費,用於租用交通工具,醫療救濟等各方面保護的急需。海外公民的安全從本質上講還在於平時,在於個人的自我保護意識。作為企業海外負責人,是否與當地政府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在出問題之時能否找到人、説上話、辦成事非常重要。此外,企業能否多回饋當地社會,與當地民眾形成利益攸關的關係,這些對海外公民安全度的提升都有好處。

  現在外交部和駐蘇丹使館已啟動應急機制,蘇丹政府也在全力搜救,真心希望中國工人能夠安然無恙地脫險。(作者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 曲星)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