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災難,必將在歷史的進步中得以補償。僅僅三年,都江堰、彭州、崇州、大邑……曾經山河破碎之地,已涅槃重生,在更高的起點上揚帆起航。
三年來,我市堅持統籌城鄉發展的思路和辦法,以科學規劃為基礎,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群眾滿意為根本,全面推進災後重建各項工作,努力實現科學重建、科學發展。如今,災區經濟社會總體實現跨越發展,已全面超越震前水準,城鄉面貌脫胎換骨、整體提升,基本實現“家家有住房、戶戶有就業、人人有保障、設施有提高、經濟有發展、生態有改善”,初步實現了將重災區建設成為科學重建、科學發展樣板的目標,用實際行動向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向所有關心幫助過我們的社會愛心人士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從今日起,本報開闢“促進災區振興 創造美好未來”專欄,從産業發展、就業促進、扶貧幫困等方面,反映災區新貌。
産業,有“發展骨架”之喻,産業發展是一座城市、一個區域發展的支撐。汶川大地震,我市災區三次産業均遭受重大損失,僅旅遊業損失就達300億元以上。
災區持續發展,根本在於産業振興。農民持續增收,根本也在於産業提升。三年來,我市把産業重建作為增強災區自我發展能力的重要途徑,將産業恢復發展與産業結構優化有機結合,大力發展旅遊休閒、現代農業、生態環保、特色製造業等特色優勢産業,積極推進三次産業融合發展。截至3月底,397個工業重建項目竣工投産,完成投資110億元;14個旅遊重建項目完工,完成投資25.7億元;79個農業重建項目完工,完成投資34億元。隨著産業恢復發展,災區就業水準明顯提高,群眾只要有意願48小時就能實現就業。
旅遊業
重建瞄準國際化標本
異域韻味的地中海建築風格、傳統古樸的徽派風格、鄉土氣息的川西民居風格……都江堰紫坪鋪鎮紫寬路沿線10多公里區域,多種風格的建築和諧搭配——各式各樣的災後恢復重建農房打破傳統黑白灰樣式,煥然一新,讓人眼花繚亂。
紫坪鋪—虹口旅遊沿線將災後住房重建與災後旅遊重建緊密結合,利用災後農村住房重建的“四性”原則,將農房重建上檔升級,打造成旅遊環線上的新景點、新酒店、新購物點,在農房重建完成的同時,也完成了旅遊環線的基礎建設,以一箭雙雕的方式實現災後農房重建和旅遊重建。
都江堰謀劃通過“三年全面恢復,五年全面提升”,打造成中國鄉村旅遊轉型升級典範試驗區、中國100個鄉村旅遊示範點之一;使都江堰市鄉村旅遊成為馳名中外的“天府田園”的代表,成為中國鄉村旅遊的形象之一;都江堰市作為“全域成都”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旅遊龍頭之一,使其鄉村旅遊成為中國第二代旅遊産品的國際化標本。
同樣的奇跡在極重災區彭州得以演繹,龍門山鎮和小魚洞鎮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曾經,依靠旅遊,龍門山人演繹了玉米變“金子”的神話。而今,重災後的龍門山,依然認定了一項産業——還是要恢復旅遊、提升旅遊的産業之路。
昨日,記者來到龍門山鎮白水河大橋,上游的山水人家居住區已全面竣工,而整個銀廠溝沿線,不少農家樂已經全面恢復。記者看到,龍門山鎮九峰村首個恢復旅遊接待的農家樂“紅房子”已提前迎來了避暑的遊客。蒼翠的群山間,棟棟紅頂的木樓別墅掩映在鮮花綠樹之間,純木質墻壁、窗戶、地板散發著清新自然的氣息,屋頂是明艷動人的紅色琉璃瓦;屋前鮮紅的燈籠和“辣椒串”,增添不少喜慶氣氛。
“紅房子”的重新開張,一舉帶動了洛河橋到清涼寺這一帶的旅遊業。其實,“紅房子”的重生,意義遠非如此簡單——龍門山從此看到了希望,整個彭州旅遊從此重拾信心!
近段時間,小魚洞鎮太子村村民楊再祥家裏已迎來了無數客人。更有人想租下他的二樓,一租就是10年,租金共10萬元。楊再祥思量之後,婉言拒絕了。“太子村的木結構住房,將會打造成風格統一的‘太子村寨’,單打獨鬥,畢竟不能形成合力!”
共同打造“太子村寨”,共同做大旅遊産業,這成為太子村的産業發展思路。近日,太子村鄉村旅遊公司正式掛牌成立,經過村民議事會和黨員群眾代表的一致舉手表決同意,“太子村寨”將交由旅遊公司整體打造。目前,經過考察和雙向比選,太子村鄉村旅遊公司和成都某公司達成初步意向,由太子村提供資源,成都某公司負責客源、管理、對外行銷,高起點地把太子村的4、6、12社的三個木結構房聚落打造成為小魚洞鎮精品鄉村酒店。
當前,在龍門山、小魚洞、磁峰、白鹿等重災鄉鎮,鄉村旅遊都走出了自己的新路,村民也因此實現了持續增收。
農業
實現轉型發展提質增效
上週日下午,都江堰現代農業高科技示範園區的育苗工廠裏,幾位種植大戶的雇工正忙著往車上搬剛從這裡購買的辣椒苗、冬瓜苗等。“這裡的種苗粗壯,種出來的白菜個個都有七八斤重呢!”崇義鎮大橋村5組居民向忠君正在熟練地為綠油油的種苗澆水、打藥,如今,她已成了這個現代農業基地的“農業工人”。
39歲的向忠君笑著説,她原本是個土生土長的農民,一家人以前有一畝多地,老公在外打零工,她在家種地,生活一般、眼界狹窄。如今土地都統一由園區種植管理,在這裡,她掌握了現代農業生産的技術,每月都能從這裡掙工資。園區裏還有有機蔬菜基地、食用菌廠房等,蔬菜清洗包裝加工車間、組培中心等正在建設之中,一個現代農業一條龍園區正日漸完備。
都江堰現代農業高科技示範園區是都江堰市10萬畝現代生態農業集聚區綜合工程項目的一個縮影。在上海市的幫助下,都江堰市全面啟動10萬畝現代生態農業集聚區建設,形成了獼猴桃種植、冷水魚養殖等八大産業特色組團,引進了8家龍頭企業,依託上海平臺將都江堰農産品打入國內外高端市場。同時,加大農業的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農業的轉型發展,現代農業提質增效。
再看彭州,“1433”模式,正催生現代農業七大特色産業。
淩晨時分,當大家還在夢鄉之時,位於彭州濛陽的四川國際農産品交易中心已是人聲鼎沸,農産品交易掀起了幾波高潮。通過四川國際農産品交易中心這個平臺,彭州全力打造的現代農業功能區也將迎來二次騰飛。
據彭州市有關人士介紹:“彭州現代農業要實現二次騰飛,我們主要採用了以政府為主導,突出抓農業科技進步和基礎設施建設等的‘1433’模式,來推進‘大園區、多業主’的發展。這是彭州運用統籌城鄉發展的思路,解決‘三農’問題、促進農民增收的利器。”在“1433”模式的引導下,彭州市已經形成了蔬菜、糧食、獼猴桃、川芎、生豬、小家禽、冷水魚七大特色農業産業。
工業:
發展新型工業振興現代工業
一幢幢高大寬敞的廠房,一排排神情專注的機床操作者,一件件讓人“賞心悅目”的加工零件……展示著震後三年持續發展、形象不斷提升的普什寧江。作為都江堰市災後重建重大産業化項目,在普什寧江機床産業配套生産基地內,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的1號廠房,即大件總裝車間,已于去年完工並投入生産使用。
大踏步地向著科研開發、自主創新邁進,如今的普什寧江公司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2009年11月,公司精密臥式加工中心、高速臥式加工中心獲批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立項。今年3月,“成都造”的THMC6350精密臥式加工中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精彩亮相。作為“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製造裝備”十大標誌性設備之一,通過産學研的結合,該機床在熱變形測量及誤差補償技術、可靠性技術等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並廣泛運用於航空、航太、汽車等高端領域。目前,公司加工中心機床正朝著“産銷批量化”的發展戰略有序推進。
與普什寧江同處於都江堰經開區內的四川銀河都江機械有限責任公司,在完成災後重建的同時,也將發展方向瞄準了産業高端。公司在獨家為四川豐田公司汽車配套的同時,已著手開發生産豐田越野車的關鍵零部件。在新廠建設中,銀河都江機械投資2000萬元進行技術改造,設計、安裝了國內先進的汽車前後橋總成流水線和差減總成裝配流水線,車橋的高端化,為企業進入國際市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們將努力打造西南車橋第一品牌。”談到未來的發展,企業相關負責人信心滿滿:公司生産各類汽車前後橋總成及零部件、半挂車,産銷在2015年可達到10億元。
如今的都江堰,工業集中發展區面積由6.67平方公里增加到13平方公里,承載能力進一步增強,工業集中度達到62.4%。先後建成拉法基三線、普什寧江精密數控機床産業化基地、江瀚工業等重大項目。
而在彭州,圍繞家紡石化,正撐起一座“千億産業之城”。
華茂、盛泰、萬貫三大家紡服裝産業園區與9家服裝企業集中舉行入駐簽約儀式;“中國西部家紡服裝之都”華茂服裝産業園“東方米蘭”項目剛剛奠基,華茂家紡城一期B區項目又正式奠基……
震後的彭州工業開發區,好戲接踵而來,建設場面熱火朝天。
在“十二五”規劃中,彭州響亮提出,以工業開發區為載體,加快建設家紡服裝産業功能區,整合優化産業資源,提升産業發展環境的專業化水準和市場化水準。依託成都華茂、四川盛泰和萬貫集團“三駕馬車”,全力發展千億産業。石化和家紡兩大千億産業,當前已經在彭州起航。
家紡服裝目前已成為彭州加速經濟發展的核動力。目前,在華茂一系列項目紛紛動工的同時,盛泰和萬貫也加速了項目建設。“中國西部家紡服裝之都”盛泰服裝工業園二期項目即將啟動,按照整個彭州市産業發展的規劃和盛泰工業園的初始定位,主要以服裝家紡生産業及産業鏈為招商對象。專門對接知名企業,盛泰已經走出了自身獨特定位的招商新模式。隨著濛陽優先發展重點鎮的建設,“中國西部家紡服裝之都”萬貫服裝産業園也充分發揮物流、交通等優勢,成功對接中小企業。
在中國紡織産業由東部向中西部遷移的大趨勢下,家紡影響力正在逐漸顯現。在未來幾年裏,僅家紡板塊,年銷售收入300億元的“中國家紡第二城”將在彭州全面崛起,帶動20多個關聯産業發展。
家紡加上服裝,將讓“彭州千億産業之城”名副其實。目前,在“中國西部家紡服裝之都”三大産業園,已經聚集了數百家家紡服裝企業,其中在業內享有良好口碑的龍頭企業佔到了很大的比重。一條完整的家紡服裝産業鏈條已在彭州全面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