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老區新貌丨“粽”出幸福來——呂梁山鄉蝶變記

2022-04-21 10:38: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太原4月20日電 題:“粽”出幸福來——呂梁山鄉蝶變記

  新華社記者柴婷

  “呂梁山上魚米鄉,蘆葦悠悠粽飄香。”這是山西省呂梁市臨縣安業鄉前青塘村的生動寫照。

  走進這個黃土高原上的村莊,空氣中散發著粽子的清香,耳邊傳來煮粽子的“咕嘟”聲。圍坐在一起包著粽子的村民們,靠著一個個小小的粽子,脫了貧致了富。

  呂梁市因呂梁山脈由北向南縱貫全境而得名,革命戰爭時期是紅軍東征主戰場、晉綏邊區首府和中央後委機關所在地。與黃土高原山區村落普遍乾旱的情況不同,位於湫水河西岸的前青塘村一年四季水量充足。天然優質的水資源,孕育著全村400畝品質優良的茂密蘆葦。

  安業鄉黨委書記曹雙龍説,守著好資源,村子卻長期沒有富起來。大量蘆葦葉低價賣給了外來商販,掙不上錢;上好的糯米和黃河灘棗包成的粽子也賣不出去,都是村民自己食用。

  脫貧攻堅期間,在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前青塘村2015年開始發展粽子産業。那時村裏爭取到100多萬元的産業扶貧資金,但想要辦粽子廠還遠遠不夠。很多人擔心村裏沒有産業基礎,怕虧損,不敢投資。

  張新勤成為村裏“吃螃蟹”的第一批人。他成立了臨縣青塘食品有限公司,採用本地優質糯米、黃河灘棗和甘甜的青塘水製作粽子,包出的粽子口感香滑、色澤鮮美,逐漸將“青塘粽子”的名號打了出去。

  “名氣越來越大,銷量越來越好。這兩年,幾乎全年無休不停工。”張新勤説。從年銷售5萬隻到月銷售50萬隻,從季節銷售到全年銷售,從主動找銷路到顧客排隊到府買,一個個粽子經過20多道傳統工序的加工煮制,從前青塘村發往全國各地。

  粽子産業的良好發展勢頭,吸引了很多在外打工的村民回村辦廠或成立家庭作坊,粽子廠的工人“搖身一變”自己當起了老闆。一時間,全村粽子加工作坊遍地開花。

  “鄉村要振興,産業要做大。”前青塘村黨支部書記張新文説。為實現鞏固脫貧成果上臺階、鄉村振興開新局,山西省今年選擇具有一定基礎和發展潛力的縣、鄉、村,先行開展鄉村振興示範創建。前青塘村被列入鄉村振興示範村創建單位,現在家家戶戶發展粽子産業的勁頭更足了。2021年,新建成青塘村粽子産業園,日加工粽子規模達15萬隻,就地解決了村裏170多名勞動力就業。今年全村預計可加工銷售3000萬隻粽子,産值可突破8000萬元,預計比去年增加3000萬元。

  “粽子産業園投産不到幾天,就接到北京、上海、天津、內蒙古等地客戶的300萬隻粽子訂單,其中30%來自網路平臺。”張新文説。

  這幾年,青塘粽子從過去的節令食品,變成一年四季不愁賣的美食,村民們靠著小小的粽子改變了命運。在村裏的粽子加工廠,53歲的村民王金蓮動作麻利,包好一個粽子僅僅需要15秒。“現在每個月能掙五六千元。”她説,在家門口打工,掙錢不少,還方便照顧家裏。

  小粽子帶動前青塘村一二三産業全面發展,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如今,村裏發展起百畝魚塘、水上樂園、農家樂、紅色旅遊等新興産業,吸引了不少遊客。2021年,前青塘村旅遊收入達到600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首次突破百萬元達到128萬元,村民每人平均收入也突破萬元大關。

  “我們要持續發力,把前青塘村打造成呂梁山上的美麗宜居村和産業強村,讓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説起村裏的發展目標,張新文信心滿滿。

[責任編輯:孫海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