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戰略性新興産業在成長壯大

2022-03-22 16:39: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戰略性新興産業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方向,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獲取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領域。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迅速,技術創新加快,規模不斷擴大,電子資訊、軌道交通、工程機械、汽車等領域涌現出一大批發展潛力大的優質企業和産業集群,成為引領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引擎。

  規模佔比不斷擴大

  從規模看,2020年我國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11.7%,比2014年提高4.1個百分點,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從2012年的9.4%、28%,提高到2021年的15.1%和32.4%。

  從增速看,2016年以來,我國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增速始終高於全部工業增加值增速,多個細分領域保持兩位數增長。例如,2016年至2019年,醫藥製造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達10.8%,節能環保産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達13.2%;2021年戰略性新興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16.0%,整合電路産量3594.3億塊,增長37.5%。

  國家資訊中心預測部産業經濟研究室主任魏琪嘉認為,從新一代資訊技術、高端裝備到新能源汽車、新材料,再到生物、節能環保,我國戰略性新興産業規模不斷壯大,産業創新程度日益活躍,在一些關鍵領域實現突破,對提升製造業競爭力具有明顯拉動作用。

  在新一代資訊技術領域,行動通訊從4G演進到5G,形成網路、産業、應用全球領先優勢,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超過142.5萬個,5G手機終端連接數達到5.2億戶;工業網際網路等新技術與製造業加速融合,重點領域規模以上工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到55.3%和74.7%。

  在賽迪研究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昊看來,新能源汽車已成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的亮麗名片。隨著個人用戶購買比例上升,主導新能源汽車市場消費的力量開始由“政策推動”向“市場驅動”過渡。“十三五”時期,我國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年均增長率達28%,2021年,新能源汽車産業更是交出一份精彩答卷,産銷量分別達到354.5萬輛和352.1萬輛,同比均增長1.6倍,連續7年位居全球第一。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已建立起上下游貫通的完整産業體系,突破了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技術。“新能源汽車産業快速成長催生了智慧座艙、自動駕駛、智慧網聯等新技術普及應用,促進了物流運輸等領域的變革,在給廣大消費者帶來綠色出行新體驗的同時,也帶動新材料、節能環保等新興産業協同發展。”魏琪嘉説。

  創新成果大量涌現

  半導體顯示産業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産業的重要領域,也是TCL華星最主要的研發方向,近年來TCL華星圍繞印刷OLED、QLED以及Micro LED等新型顯示技術、關鍵材料和設備領域持續投入,並在量子點顯示領域擁有1684件專利。“企業創新活力足、産業創新成果大批涌現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的另一喜人態勢。”王昊説。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新興産業發展關鍵期,越來越多的高新技術將進入大規模産業化、商業化應用階段。

  重大工程捷報頻傳——“嫦娥五號”地外天體採樣返回,“天問一號”開啟火星探測,“奮鬥者號”萬米海溝成功坐底,刷新我國深空深海探測新紀錄;“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開啟我國自主獨立全球衛星導航的新紀元;全球首臺百萬千瓦級水輪發電機組正式投産,標誌著我國水電工程建設實現新跨越。

  大國重器亮點紛呈——首艘國産航母正式列裝,C919大型客機準備運營,世界上規模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垂直升船機在長江三峽投運,全球最先進的超深水鑽井平臺建成運作,世界首臺8.8米超大採高智慧化礦山裝備研製成功,特高壓輸變電、大型掘進裝備、煤化工成套裝備等躋身世界前列,産業創新加快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轉變。

  數字經濟勢頭正盛——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向縱深發展,移動支付廣泛普及,網路購物、線上學習、遠端辦公等成為工作生活新方式,電子商務和移動支付交易額均居世界首位;協同研發設計、無人智慧巡檢、數字工廠、智慧礦山等新場景新業態蓬勃興起,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新興産業多數源於新技術的突破,應加大對關鍵技術的投入研發,集中力量逐項攻關,主動謀劃、前瞻部署一批如量子資訊、類腦智慧等有望産生顛覆性創新成果的産業,構建未來競爭新優勢。”魏琪嘉説。

  政策環境持續優化

  “近年來我國戰略性新興産業取得高品質發展,是由於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王昊介紹,從國務院印發《“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規劃》,到國家發展改革委發佈《戰略性新興産業重點産品和服務指導目錄》,再到工業和資訊化部等4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擴大戰略性新興産業投資 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增長極的指導意見》,一系列扶持政策為産業發展保駕護航。

  上述文件的出臺為産業發展明確目標、部署任務,在相關政策牽引下,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推進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等方面邁出實質性步伐;整合電路、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智慧製造裝備等重大工程順利實施;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及基因檢測技術應用示範中心等積極建設;“網際網路+”行動有序開展……有力推動了新興産業集聚式發展。

  “另一方面,我國經濟高品質發展整體態勢良好,GDP增速連續多年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保持領先,為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奠定産業基礎。”王昊説。

  良好的發展環境是産業根植創新的沃土。有專家表示,我國充分發揮制度和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為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提供豐富應用場景和廣闊市場空間。此外,完整的産業鏈供應鏈體系已成為新興産業可持續發展並不斷壯大的“壓艙石”。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鼓勵技術創新和企業兼併重組,防止低水準重復建設。發揮産業投資基金引導作用,加大融資擔保和風險補償力度。“鼓勵通過兼併重組手段推動産業快速發展,消除跨地區兼併重組障礙,加強國企之間的同類業務整合,打造一批鏈主企業。根據産業發展特性與規律精準制定産業準入政策。比如,針對目前各地投資較為集中的整合電路等熱點領域,結合單體項目投資金額普遍較大的特徵,嚴格項目立項審查,建立産業投資跟蹤評估機制,約束地方盲目投資。”王昊建議。(經濟日報記者 李芃達)

[責任編輯:孫海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