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中國建設邁上新臺階
圖①: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玉泉區的小學生歡樂地體驗民俗文化。
丁根厚攝
圖②:貴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鄉化屋村村民喜氣洋洋地挂上“福”字。
史開心攝
圖③: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古後河綠廊竹山裏段風光。
李 軍攝
今年6月7日,全國公安交管部門出動警力12.1萬人次、警車4.3萬輛次護航高考,開展各類高考應急救助服務3700余次;多地公安機關同步開展“團圓”行動認親活動,截至6月21日,“團圓”行動已找回失蹤被拐兒童2066名,偵破拐賣兒童積案116起。
截至2020年,全國刑事案件立案總量已連續5年下降,八類主要刑事案件數和查處治安案件數連續6年下降;國家統計局調查顯示,全國群眾安全感逐年上升,2020年達到98.4%。
一組組數據,生動詮釋著“平安中國”的深刻內涵,彰顯著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進一步提升。
國泰民安是人民群眾最基本、最普遍的願望。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面依法治國蹄疾步穩,平安中國建設邁上新臺階,為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創造了安定有序的環境。
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不斷加強,人民群眾安全感明顯提升
前不久,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接到孫女士報警:她在一場申請假冒保健品補貼的騙局中被騙2萬餘元。海淀分局接警後快速響應,經過縝密偵查,一舉打掉以售賣保健品為名進行詐騙的18人犯罪團夥。近年來,海淀分局將刑偵、經偵、治安等業務部門執法辦案專業隊的優勢傾斜到基層派出所,鞏固提升打小、打現、打預防的作用,大大提升打擊違法犯罪質效。
加強社會面治安防控網、重點行業治安防控網、鄉鎮和村治安防控網……為有效應對影響社會安全穩定的突出問題,創新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依法嚴密防範和懲治各類違法犯罪活動,2015年4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意見》,給廣大群眾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安全防護,不斷夯實平安中國的根基。
廣州市高標準打造一支1.1萬多人的專職化巡邏防控隊伍,規劃設置多個覆蓋全市的“1、3、5分鐘”快速處置圈,大力營造24小時見警、管事、巡邏的防控態勢;成都市構建了市、區(市)縣、街道(鄉鎮)三級巡邏隊伍體系,設立162個治安卡點和8個常設110警務工作站,實現對社會面的網格化布警、“空地一體”巡邏防控……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各部門因地制宜,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將“大腦中樞”與“神經末梢”有效聯動,讓社會治安防控觸角延伸到“最後一公里”,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顯著提升,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安定有序的社會環境。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通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3年來,全國共打掉涉黑犯罪組織3644個、涉惡犯罪集團11675個、抓獲犯罪嫌疑人23.7萬名。今年5月,中辦、國辦印發了《關於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鬥爭鞏固專項鬥爭成果的意見》,對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鬥爭作出安排部署,彰顯了掃黑除惡永遠在路上的堅定決心。
健全社會矛盾綜合治理機制,築牢群防群治的人民防線
2019年11月28日,公安部為100個派出所授予“楓橋式派出所”稱號。黨的十八大以來,“楓橋經驗”有了新時代的內涵和發展,各地各部門從鄉村“楓橋經驗”衍生出城鎮社區“楓橋經驗”、海上“楓橋經驗”、網上“楓橋經驗”等,從社會治安領域擴展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領域。如今,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格局不斷健全,“朝陽群眾”“西城大媽”等成為基層社會治理一道亮麗風景線。
在“楓橋經驗”的發源地浙江省諸暨市,維護當地治安有了“新警力”——“紅楓義警”,這是由當地有志於平安、警務志願活動的社會公眾自願組成,開展群防群治和輔助性警務活動的自發性社會組織。楓橋派出所所長楊葉峰將其形容為當地警力的“左膀右臂”。他舉了一個例子:前不久在一次巡邏中,一名“紅楓義警”隊員從村民口中得知,有兩輛外地牌照的車輛很可疑。“紅楓義警”立即向派出所報告,並及時趕往現場。“正是有了他們,我們快速打掉了一個‘碰瓷’團夥。”楊葉峰説。
建設更高水準的平安中國,群眾既是最大受益者,又是重要參與者和建設者。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各地將黨建統領與依靠群眾相結合,迸發出強大的行動力、執行力和動員力。社會組織、志願者團隊第一時間投入防控一線;廣大農村村民、社區群眾自發組建“防疫共同體”“義務跑腿隊”等,築牢群防群控的人民防線,釋放出平安中國建設的巨大效能。
完善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建設,防災減災救災能力顯著提升
2020年汛期,我國區域性暴雨洪澇重於常年,但全國大江大河主要堤防、重點地區防洪工程未發生重大險情,全國緊急轉移安置人次較近5年同期均值上升47.3%,為近年來最多,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建設逐漸完善,防災減災救災能力顯著提升。如今防汛救災各部門各司其職,各顯所長,形成合力,比如氣象部門緊盯“雨什麼時候下、往哪下”,水利部門研判“水往哪流、怎麼調節”,自然資源部門監測“土往哪滑、地質災害風險在哪”,應急管理部門負責“人往哪轉移、如何確保安全”,形成了各部門、各隊伍統分結合、握指成拳的巨大合力。
應急管理部成立以來,新組建地震災害救援隊伍461支,地質、山嶽、水域等救援隊伍27支;加快輔助力量建設,社會應急救援力量發展迅速,目前已備案1775支、62萬餘人;加快協同能力建設,有序推進區域應急救援中心和應急指揮平臺體系、國家航空救援體系建設,確保各類應急隊伍統一調度、統一行動、統一保障。
作為應急救援的主力軍和國家隊,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自2018年11月組建成立後,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著眼“大應急”體系建設,構建起暢通高效的應急指揮機制,在洪澇、颱風、堰塞湖和森林火災等一系列災害防範應對中,打贏了一場又一場硬仗,化解了一個又一個重大風險。
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維護國家安全是全國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要完善國家安全戰略和國家安全政策,堅決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統籌推進各項安全工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安全工作按照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要求,堅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託,維護各領域國家安全,構建國家安全體系,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
今年4月15日是我國第六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當天一大早,各類關於國家安全相關知識的新聞專題、宣傳視頻就紛紛登上各大媒體平臺的顯眼位置,掀起了宣傳教育的熱潮。“通過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活動讓我深刻意識到,國家安全與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需要我們共同維護。”湖南省長沙市民李先生説。
人民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宗旨,人民群眾是維護國家安全最為可靠的力量源泉。每年的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各地各部門舉辦一系列主題宣傳教育活動,提高群眾自覺維護國家安全的意識和能力,共築國家安全防線。
2015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施行,作為國家安全領域的綜合性、全局性、基礎性法律,其對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等領域的國家安全任務進行了明確,也為制定相關配套法律法規預留空間。與此同時,國防交通法、網路安全法、國家情報法、核安全法等一系列國家安全配套法律相繼出臺,搭建起國家安全法制體系的“四梁八柱”,國家安全法治化水準大幅提升。
本期統籌:黃慶暢 張天培
版式設計:張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