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足繡花功夫 用好紅色資源(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文明城市譜新篇)
武漢,一座英雄的城市,這裡打響了辛亥革命第一槍,走出了三位中共一大代表,中共五大在這裡召開,毛澤東同志在這裡主辦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
近年來,武漢用好用活紅色資源,通過提檔升級紅色陣地,開展紅色旅遊體驗活動,舉辦紅色課堂等方式,以身邊人講身邊事,讓身邊事影響身邊人,將紅色基因嵌入城市治理。
推動革命文物開放共用
在武漢市江岸區勝利街,163號、164號和165號是三座古老的西式三層樓,紅墻赤瓦,這裡就是中共中央機關舊址。
陳列館裏,中共中央早期領導人的照片和他們使用過的革命文物靜靜陳列在玻璃櫃裏。這些物件記錄著1927年4月至8月,中共中央在這裡舉辦的許多會議、作出的許多決策。
“中共中央在武漢經歷了革命從高潮到低潮、從失敗到轉折的過程。”講解員陳海索已接待了成百上千次參觀者,她介紹,2016年9月30日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正式建成並對外免費開放後,年均接待觀眾15萬人次。
近年來,武漢以搶救性和預防性保護做好革命文物的修復、定級工作,推動革命文物開放和共用。
為進一步做大做強紅色文化,用好用活紅色資源,武漢市既下繡花功夫,也做創新文章。武漢將市內及城市圈各市的村、鎮紅色旅遊與歷史風貌旅遊融合起來,納入統一發展規劃,打造武漢市紅色旅遊公交專線和地鐵專列。
此外,武漢在全市紅色場館開展數字博物館和線上展覽,開通網上雲遊博物館、直播等多種服務,通過短視頻、VR、AR等手段,讓紅色展覽活起來、動起來。升級後,紅色場館不光好看,還能沉浸體驗,遊客在此追尋紅色足跡、打卡紅色經典已成武漢市文明風尚。
守護街頭巷尾文明風貌
武漢市武昌區中華路街道都府堤,綠樹成蔭,青石小路兩旁,分佈著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毛澤東舊居、中共五大會址和中國共産黨紀律建設歷史陳列館等4個紅色場館。這條紅色旅遊街區,常年活躍著一群平均年齡70歲的“紅巷爺爺”義務講解員。
“都府堤全長417米,毛主席在這裡花4天時間寫完了《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第一屆中央監察委員會從這裡選舉産生……”今年70歲的鄧廣東是“紅巷爺爺”團隊發起人之一,像這樣的解説,他一天最多要重復3次,每次最少要50分鐘。“我是一個有著36年黨齡的老黨員,又住在紅色旅遊街區,我有義務把紅色基因傳承下去,把紅巷文化傳播出去。”鄧廣東説。
今年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來,武漢推出“武漢因你而榮”文明實踐活動,涵蓋了一系列“志願服務+”服務。志願服務不僅帶動了紅色場館的人氣,也讓武漢各行各業開展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的活動有了抓手。武漢東西湖區團結社區發動“搭把手”等6支志願服務隊,設置“心願箱”,通過認領的方式為居民解決各種身邊小事;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還組建公共法律服務志願隊,為居民做法規宣講和答疑解惑。
近一年,武漢開展各類“志願服務關愛行動”,在街道、車站、社區等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穿紅色馬甲的志願者,他們或維護公共秩序,或引導居民垃圾分類,或宣傳平安健康知識,各司其職,共同守護武漢的文明風貌。現如今,武漢實名註冊志願者達198.48萬人,佔常住人口17.7%。
加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
走進武漢市漢陽區琴斷口街七里一村社區漢鋼小區,紅色文化氣息迎面撲來:右手邊墻上挂著“紅色工作隊”“永遠跟黨走”等紅色標語,左手邊有著“不忘初心 為民服務”字樣的玻璃櫥窗裏,擺放著煤油燈、行軍水壺等老物件。
“這些改造方案是居民定的,物件是居民捐的,小區很多事情都是在紅色驛站的指導下完成的。”七里一村社區黨支部書記孫睿華介紹,紅色驛站包含了黨群服務、物業服務、民調服務、志願服務等4項功能。
漢陽區還組建了小區“紅色工作隊”。“包含了各領域能人,基本上都能把老百姓的事情解決好。”漢陽區委組織部副部長李善華説,漢陽區還用“微鄰里”“網格寶”等線上平臺,蒐集和解決群眾難題,基本實現“小事不出小區,大事不出社區,難事不出漢陽區”。
在基層治理上,武漢始終以“黨建引領”為主線,彰顯“紅”色。除了紅色驛站,武漢還建設了紅色業委會等紅色引擎工程。在武漢百步亭社區,物業項目黨組織實現100%覆蓋,物業管理層100%是黨員,物業員工100%是志願者。江漢區的紅色業委會指導小區建立“重大事項支部先議”制度,將黨建引領融入業委會日常運作。
為了發揮好紅色引擎作用,不同的紅色陣地和平臺都設有考核機制。漢陽區對“紅色工作隊”採取辦事議事全過程評價;百步亭社區對紅色物業每月一評分,每季度大考核,分數由社區居民來定。武漢市還進行“紅色物業五星級企業”評選,由全市統一授牌,評選結果可以作為企業信用管理、行業評比、物業項目招投標的重要依據。
《 人民日報 》( 2021年05月20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