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百年路 起航新征程丨舊院落重構煙火氣 “老成都”煥發新活力
新華社成都4月23日電 題:舊院落重構煙火氣 “老成都”煥發新活力
新華社記者 董小紅、李倩薇、李力可
硬設施軟環境雙提升、老舊院落重構市井煙火氣……近年來,成都創新機制推動城市有機更新,讓老舊小區煥發新活力。
改造後,她家客廳變成“城市會客廳”
暖洋洋的陽光透出雲層,從窗臺邊的綠植叢中傾瀉下來,正好灑在張阿姨的肩上,她正忙著給客人泡蜂蜜檸檬茶,那是她新學的手藝。
客廳外的小院子裏已坐了不少喝茶的客人,院子裏種滿了花草,院子外是一條小巷,挨著錦江。
57歲的張阿姨原名張紹蓮,這套一樓的老房子位於成都市金牛區星輝中濱河路,一家人已經在這兒住了20年。以前,張阿姨家雖然挨著江邊,但客廳外有2米多高的圍墻“攔”著,陽光照不進小院,也無法看見墻外的江景。
2019年老街啟動提升改造,江邊的小巷子改成步行街,以前“臟亂”的小巷變成新晉“網紅打卡地”。整條街巷改造提升項目長達670米,總投資4286萬元,包括2處愛情主題雕塑、6處愛情特色小品、120米愛情主題圍墻。
提升改造後,這條老街不僅穿上了“新衣”,還有了一個新名字——“北門裏 愛情巷”。張阿姨的生活也隨之改變,她家客廳外的圍墻拆了,砌起了鏤空的愛情主題雕塑,不僅起到隔斷作用,陽光也能照進來了。“終於可以在客廳曬太陽了。”張阿姨説。她還積極響應社區號召,把自己的客廳和小院子“分享”出來,免費供遊客參觀。
新場景激發“老風景”
書店、咖啡館、特色餐飲、文創空間依次分佈,市民們在河邊散步、看書、享用美食……這是成都成華區猛追灣街道的望平(天祥)濱河路。
3年前,這個老社區還是破敗擁擠的樣子。猛追灣街道濱河路特色街區綜合黨委書記謝生平説,為了激發老社區活力,成都市強調創新場景營造能力,使社區新場景成為滿足居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物化空間,告別“千城一面”。
記者了解到,為實現片區一體化打造及可持續發展,這條2.5公里的慢行街區“還路於人”,以政府主導、市場為主體、商業化邏輯,引入地産公司參與設計、施工、運營,充分挖掘江邊水景價值,對上世紀的人民紙箱廠、老辦公樓等建築進行了有機更新,形成工業文明與現代時尚相融、美食文化與文創産業共生的場景。
如今,已有23年曆史的梅花劇社仍在營業,點上一杯茶,就能看戲聽曲兒。曾經在江邊擺了5年攤的理髮師吳開伍搬進了街區為其提供的袖珍理髮店,理髮一次僅需8元,便宜又熟練的手藝,讓他的店成了這裡一道獨特的風景。
“院治空間”激發群眾參與熱情
在成都市溫江區柳城街道東街社區迎暉路71號院落,74歲的康素清1998年退休後便一直在這裡居住,“過去兒子女兒都嫌棄我住在這個老小區,現在女兒居然也在這兒買了二手房。”談起院子的變化,全程參與院落改造的康素清格外精神。
過去的71號院落只有一棟老舊家屬樓,94戶居民出入要走一條泥路,院子裏雜亂地種滿了各種蔬菜,夏天蚊蟲大量滋生。院落改造後,通過道路硬化和規劃設計,小區不僅環境變美了,居民們更有了公共活動的空間。
2019年,通過社區支援,小院一角建起了“院治空間”。“社區支援了3000元,但肯定還不夠。”康素清説,為了讓小區更好,大家一起出錢又出力,裝上舊門板、鋪地板、搞裝飾,很快就把這個空間打造了出來。因為一起出過力,現在,大家也更自覺愛護這個“院治空間”。
“老舊小區改造要鼓勵因地制宜,讓更多居住在老舊院落中的群眾參與治理過程,自覺維護治理成果。”溫江區委社治委常務副主任郝高峰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