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紅旗耀特區 全球鑄典範——40年變革不息的“深圳奇跡”

2021-03-31 12:35: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深圳3月31日電 題:紅旗耀特區 全球鑄典範——40年變革不息的“深圳奇跡”

  新華社記者孫飛、趙瑞希

  40多年來,由一座落後的邊陲小鎮,到經濟總量位居亞洲城市第5位,“深圳奇跡”散發奪目光彩。

  這座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的“改革之城”,正高舉紅色旗幟譜寫“春天的故事”,用鐵一般的事實昭示了中國共産黨人的偉大覺醒,有力地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一定會越走越寬廣。

  潮起改革“試管” 殺出一條血路

  70多歲的招商局集團原研究部總經理梁憲,如今經常在深圳蛇口踱步林間,遠眺海面。

  這裡位於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內,綿延的海邊棧道與喧囂的港口碼頭交錯,跨國企業林立、青年創客集聚,繁華忙碌而又自然愜意,很難想像40多年前這裡還是幾乎一無所有的窮鄉僻壤。

  中國第一個對外開放的工業園區——蛇口工業區在此設立,由招商局集團開發、在廣東寶安南頭半島誕生。

  1979年7月,梁憲坐船第一次來到南頭半島的蛇口漁民碼頭,他作為交通部派往招商局工作的外派幹部,加入蛇口工業區的建設。

  “那時候的蛇口只有兩口淡水井,經濟發展硬體、軟體的基礎都很薄弱。”梁憲説。

  就是在這樣的艱苦條件下,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時任蛇口工業區負責人袁庚等共産黨員“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以改革創新精神,勇於擔當作為,轟鳴炸響改革開放的“開山炮”。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一石破天驚的口號響徹神州大地。

  梁憲説:“當時蛇口提出要實行股份制,特別是在國有企業中搞股份制企業時,還給人異想天開的感覺,面臨很大壓力。”

  第一個打破平均主義“大鍋飯”工資制度、敲響中國土地拍賣第一錘、第一家外匯調劑中心成立……從蛇口工業區的改革探索起步,深圳經濟特區橫空出世。

  沐浴改革春風,曾經貧窮的深圳漁民村開辦來料加工廠、大力發展養殖業,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每戶家庭年收入已經超過萬元,成為全國知名的“萬元村”。

  “沒有改革開放政策,沒有人民的勇敢創新,就沒有今天的深圳,也沒有現在的漁民村。”與經濟特區同齡的深圳市漁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監事會主席鄧國華説。

  舉起紅色旗幟 闖出一條新路

  受惠蛇口及深圳的“改革營養”“紅色氣質”,一大批有膽識、勇創新的深圳企業家茁壯成長。

  萬科董事會原主席王石曾表示,1983年他南下深圳之初“不知道要幹什麼”,當聽到袁庚的那句口號“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之後,才有了創業的激情,開始為財富而奮鬥,最終成立萬科。

  招商銀行原行長馬蔚華在回憶文章裏説,如果沒有“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一響亮口號的提出和數十項全國首推的改革舉措,20世紀80年代深圳斷然不會産生出招行、平安、華為、萬科、中集等一批日後被證明帶有優質市場化基因的企業和企業家。

  從蛇口孵化出的平安集團,如今是我國最大的非公金融企業,黨員人數超過3萬人。

  平安集團黨群工作部總經理肖建榮説,從“黨建也是生産力”到“黨建就是生産力”,企業對黨建的認識隨著業務發展不斷昇華。

  2007年和2012年,平安集團旗下的平安銀行先後與深圳商業銀行、深圳發展銀行完成整合,銀行板塊的做大做強,為企業後續發展帶來助力。但當時,深圳商業銀行、深圳發展銀行都是國有金融機構,相關的整合規模也是前所未有,改革有阻力、員工有顧慮。

  “平安集團黨委派出工作組深入一線座談訪談,協助穩定隊伍、助力發展經營,最終完成了市場化的重組。”肖建榮説,黨委在企業中不缺位、不錯位、不越位,對平安的轉型發展當好參謀、提出建議,為企業帶來“定向把舵”作用。

  紅旗閃耀特區,市場活力迸發。來自深圳市企業註冊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月底,深圳商事主體總量達361.4萬戶,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

  握起時代“接力棒” 幹出一條實路

  被譽為“中國改革開放搖籃”的南山南頭半島,蛇口與前海分居半島東西兩側,歷史在這裡激蕩交匯。

  前海被稱作“特區中的特區”,近年來已累計推出制度創新成果610項,在全國複製推廣58項,成為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先行先試者。

  南頭半島往北,則是被網友稱為“最牛”街道的粵海街道。在粵海街道的深圳灣創業廣場,數萬青年在此創業,企業年總産值超2500億元。

  “95後”的荔枝微課聯合創始人陳嘉嘉,正在這裡追尋著自己的“深圳夢”。

  3年前,公司在深圳灣創業廣場黨委的幫助和指導下成立了黨組織。“創業公司有活力,但也存在很多管理瑕疵。我們從事的是具有一定公益屬性的教育行業,黨組織讓員工的責任意識更加明晰,讓企業的運營更加規範。”陳嘉嘉説。

  40載激情歲月,紅旗屹立不倒。

  一代一代企業家、奮鬥者、追夢人在深圳揮灑汗水,用平凡的雙手實現不平凡的夢想,他們的命運因深圳而改變,深圳的未來也因他們更精彩。

  如今,由一座落後的邊陲小鎮到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大都市,深圳地區生産總值已增至2.77萬億元,位居亞洲城市第5位。

  鑄造經濟特區全球典範,深圳正在分享經驗,助力區域、全國,乃至世界的發展。

  從深圳放眼粵港澳大灣區,這裡群星璀璨,連城一片。深圳市民中心附近有一座蓮花山,在100多公里外、中間隔著惠州市的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也有一座蓮花山,那裏將佈局生態康養小鎮。為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建立的特區“飛地”深汕,正架起大灣區與粵東西北的經濟“橋梁”。

  從深圳放眼全國,經濟特區正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先富帶動後富。在深圳對口幫扶廣西百色建設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深圳小鎮”,樓房整齊、道路寬敞。依託扶貧政策支援,百色市樂業縣花坪鎮運賴村村民簡得岳成立扶貧車間,承接來自東部的電子産品加工訂單,並帶動上百戶搬遷戶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從深圳放眼全世界,中國經濟特區的經驗正在複製分享。如今,“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宣傳牌,矗立在白俄羅斯的中白工業園。這裡緊鄰明斯克國際機場,是白俄羅斯最大的招商引資項目,由招商局集團參與開發建設,有“一帶一路”明珠項目之稱。

  “跟黨一起奮鬥。”平均年齡33歲的深圳人,正扛起經濟特區的紅旗,朝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方向前行,努力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