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2016  >   精準扶貧  >   觀點評論  >   正文

精準扶貧工作要做到群眾心坎裏

2016年10月01日 00:41:00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的確,精準扶貧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由之路。

  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宏偉目標,精準扶貧工作也在井然有序的深入貫徹中,然而一些苗頭性問題卻是漸露萌芽,比如部分地區或單位一刀切的標準讓不少貧困人群得不到應有的幫助。據媒體近日報道,一名西安某高校的大四學生在陜北老家進行貧困生建檔立卡登記後,按照規定可申請6000元助學金生活補助。但暑假他持《高等學校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情況證明表》在村子裏蓋章後,回到學校審批時,卻被學校以“購買筆記型電腦不算貧困生”為由,不給發補助款。

  精準扶貧的標準能否一刀切?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在網際網路技術蓬勃發展的當下,電腦、手機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産力工具,即使是貧困學生也應當有權利使用這些網際網路工具進行學習提升。以是否具備諸如電腦等物件來判斷沒有結合時代發展背景顯得過於武斷,這種一刀切行為映射到整個精準扶貧工作,就是一種典型懶政的表達。

  精準扶貧其精妙就在於“精準”二字,若都是如此這般“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敷衍了事,必然影響到全局之功,這絕非危言聳聽。所以,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不單要有好辦法、好措施,最關鍵的執行者這個要素也必須要“精準”起來。

  標準不能一刀切,精準扶貧也不能千村一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是精準扶貧思想産生的現實需求。實現共同富裕,重點在農村、困難也在農村。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同農村的致貧原因皆有不同,貧困戶對幫扶同樣有著不同的需求,譬如生産救助、學業救助、大病救助、房屋改造、低保救助、農業實用技術、擔保貸款等各有差異。試想,如果某地對所有貧困村落和貧困戶都是一刀切般的幫扶標準和措施,規劃産業都搞同類産業等,不去充分考慮貧困戶能力和需求,一味追求規模,只重視生産前端,忽略三五年投産後的産能過剩隱患和後端銷路問題,那麼極易導致二次返貧。

  所以,精準扶貧應當針對貧困村和貧困戶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扶貧措施,既要精準入村也要精準到戶。説簡單點,對於一些渴望發展且有一定技能的貧困人口的扶貧措施就應該不同於懶散且不務正業的貧困人口的扶貧措施。再説的簡單些,土地肥沃、水熱充足的農耕之地大可以發展農林漁牧業;多山水而少平原之地,旅遊行業發展更具優勢;靠海吃海的港口城市,海洋或船舶發展更是上上之選。我國地形地況複雜多樣不勝枚舉,只有為當地農民找到一條恰當又能長久致富的路子,才能真正把中央精準扶貧政策精準落地,才能把扶貧工作一步一個臺階地幫扶上來,才能讓貧困地區能夠儘快“舊貌換新顏”,才能真正打贏脫貧攻堅戰。

  精準扶貧核心要義是將群眾的獲得感落于實處。習近平總書記在走訪貴州遵義農村時曾談到,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笑還是哭。如果鄉親們笑,這就是好政策,要堅持;如果有人哭,説明政策還要完善和調整。精準扶貧工作中暴露出的這些瑕疵意味著要真正打通“最後一奈米”不妨多回頭看看,既要認真傾聽群眾呼聲,“心中為念農桑苦,耳裏如聞饑凍聲”;又要切實解決群眾難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唯此,才能把精準扶貧工作好事辦好,實事辦實,做到群眾心坎上,獲得感才能真正落在實處。

  “念茲在茲的是億萬人民的小康生活,奔波謀劃的是落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要求。”兩千多年前,先人就告訴我們“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若黎民衣帛食肉,不饑不寒,則民養生喪死無憾也。相比先民的追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更加宏偉的目標,而要實現這個目標必須把精準扶貧工作做到群眾心坎裏!(蔣妥)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尹賽楠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尹賽楠

原稿件來源:中國青年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